今天是2025年6月8日,距离俄乌战争爆发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如果回到2022年2月24日,若有人告诉你乌克兰能够抵挡俄罗斯的进攻四十个月,并且直到今天,战线仍然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僵持不下,恐怕会没人相信。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双方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俄罗斯如今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可谓是空前的,未来的发展看起来也异常暗淡。或许,俄罗斯的领导层已经开始思考,等这场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究竟还能不能“过日子”?

  在过去三年里,俄罗斯为了迫使乌克兰屈服,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军事手段。从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到锆石导弹,从T-90和T-14坦克到战略轰炸机如T-95、T-22、T-160等一系列先进武器的投入,俄罗斯似乎没有遗漏任何一种高科技装备。然而,尽管武器种类繁多,这些高精尖的武器在战场上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战果,战线的推进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战场上的实质性变化,甚至用放大镜都难以察觉。

  更令人痛心的是,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超过60万的伤亡人数,这不仅仅是士兵的死亡,还有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社会的动荡。自2024年以来,俄罗斯的进攻方式愈发疯狂,依赖机械化的装甲部队逐渐减少,反而愈加依靠人力消耗战术,试图通过牺牲大量士兵来逐渐消耗乌克兰的军力。这种“人肉冲锋”的战术导致俄罗斯的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甚至一度每天的伤亡人数超过1000人。

  从外部的局势来看,俄乌战争已经让俄罗斯失去了很多曾经稳固的传统势力范围。举个例子,去年俄罗斯支持的阿萨德政权在叙利亚几乎在十天内就被推翻,俄罗斯失去了在中东唯一的战略支点,而如今上台的叙利亚领导人朱大帅却是一个坚决反俄的立场人物。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甚至公开与俄罗斯对立,强调自己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斯坦语,而非俄语。再看外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都不再理睬俄罗斯,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变得异常糟糕,几乎没有一片乐土可言。

  从国内情况来看,普京总统至今仍不敢对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包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实施全面动员,这表明国内的支持基础相当脆弱。甚至在前线,几乎一半的士兵是来自俄罗斯的少数民族,这一事实让人难以置信。而最近,乌克兰实施的“蜘蛛网”行动更是揭示了俄罗斯内部的松懈与混乱,战争的管理水平低下,国内对战争的热情和响应远低于预期。而如今,俄罗斯的存款利率已经飙升至23%,这表明俄罗斯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未来该如何恢复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如今,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无论普京总统在开战初期是如何高谈阔论的,俄罗斯的目标已经不再是迅速击败乌克兰,而是尽量占领更多的土地,以减少损失,避免太大的战略失败。可是,这种战略又能带来什么实质性改变呢?即使俄罗斯占领了大片领土,这些地区的总人口也不过800万左右,俄罗斯是否能够完全吸纳这些地区并弥补这三年多的损失,依旧是个大问题。

  一些人可能会提到,乌克兰东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俄罗斯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财富。确实,顿涅茨克地区的煤矿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些资源的价值并不会改变根本问题。毕竟,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储备极为丰富,自己开采的矿产足以支持国家百年之久,增加一两年的产量并不足以解决当前的困境。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得到了800万人口,但这远远不足以弥补其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

  更为关键的是,战争的最大“收获”竟然是彻底撕裂了俄乌之间的民族关系。曾几何时,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文化、语言和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经过这场战争,乌克兰的民族意识已经彻底觉醒。现在的乌克兰人,已不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乌克兰人,而非曾经的俄罗斯人。普京总统可以自豪地宣称,他成功地摧毁了三百年亲密的俄乌关系,但这样的“成功”却也让两国的未来永远无法回到过去。即使俄罗斯占领了乌东四州,又能如何?西部的3000万乌克兰人依然待命,等待收复失土的那一天。

  从目前来看,俄乌战争已无翻盘余地,俄罗斯无论是最终“大输”还是“小输”,其实都已经输了。普京总统可能没有考虑过,当初他开战时的承诺几乎全部落空:北约没有东扩,反倒是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日益紧密;“去军事化”政策也完全失败,乌克兰在前几天成功击落了41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至于“去纳粹化”,亚速营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扩编成了亚速第三集团军。可以说,这场战争对俄罗斯与乌克兰来说,都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