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海

黄海

黄海(别名黄水洋、东大洋)是中国四大海域之一,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济州岛北侧,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东临朝鲜半岛,是一个近似南北向典型的半封闭海域。西北边界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登州角连线一带,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南部边界位于中国长江口北岸启动咀与韩国济州岛连线一带,与东海相连,东部通过济州海峡朝鲜海峡相连。南北长870千米,东西宽约556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最深达140米。为一半封闭型的大陆架浅海。因受长江及淮、沐、沂等河的影响,含沙量较大,近岸海水呈黄色,故名。黄海南北界限一般是中国的山东半岛的成头山和朝鲜半岛的长白山,长度大概为193千米。黄海经纬度范围在31°40′-39°50′N~119°10′-126°50′E之間。

黄海主要入海河流有淮河、中朝界河鸭绿江朝鲜大同江,主要海湾,西有胶州湾、海州湾,东有朝鲜湾和江华湾。地势由北和东西两侧向中央和东南向倾斜。中央偏东有狭长低槽,自济州岛伸向渤海海峡,称为“黄海海槽”,槽的东侧坡陡,西侧平缓。陆架地形较为平坦,形状为近南北向的海盆。黄海位于胶辽隆起和华南——岭南隆起带之间,是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具有典型的大陆型基底。黄海可以分为4个隆起区和2个坳陷区共6个构造单元,分别为千里岛隆起、南黄海中部隆起、南黄海东部隆起、勿南沙隆起、南黄海北部盆地和南黄海南部盆地。黄海气温1月最低,为-2~6℃,南北温差达8℃;8月最高,全海区平均气温27~29℃。黄海海水温度冬季6.72℃,夏季25.67℃。黄海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黄海表面水温夏季为25C,冬季为2~8C。黄海的水团主要有沿岸水团、南黄海高盐水团和黄海中央水团3类最基本的水团。黄海拥有的鸟类有中原地区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27种,大天鹅、鸳鸯、蓑羽鹤白琵鹭等81种。动物类麋鹿、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豹猫等。鱼类短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和鲳鱼等。底栖生物鳃齿吻沙蚕、背蚓虫、掌鳃索沙蚕等。辽东山东省两半岛和朝鲜半岛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盛产鱼、盐。海底富藏石油、天然气。

公元前3千纪至公元前6世纪,黄海的海上交通发展活跃,在东亚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背景下,环黄海之路经历东北亚各地交流的三次浪潮后逐步形成。黄海生物种类丰富,数量大,形成了烟威、石岛、海州湾、连青石、吕泗和大沙等良好的渔场。黄海海域发生过黄海战争、中美黄海对峙事件等人类战争历史,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海上划界仍然有争议。黄海景区中国地区有中华麋鹿园、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洋口镇、黄海湿地博物馆等景点,朝鲜地区有梦金浦、石潭九曲等景点,韩国地区有江华岛、江华支石墓遗址等景点。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表决通过、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命名

名称发展

淮南子》是最早关于黄海的记载:“正土之气也,御乎埃天。埃天五百岁生决,缺五百岁生黄埃,黄埃五百岁生黄源,黄源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龙人藏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黄海。“

南宋建炎二年,东京留守杜充黄河之水阻挡金兵,黄河从此改道南下,夺淮入海。到了元朝,黄河在苏北入海已经稳定了100多年,带来大量泥沙,形成日益明显的黄河三角洲。风浪搅动使近岸海域的水色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人们根据其各自特点加以命名。自北向南流动的黄海沿岸流,把来自黄河的细粒物质输送到其他海域,使近岸海域被染成特殊的黄色,故有“黄水洋”之称;“青水洋”所在的海域水较深,黄河水对这里的影响较小,海水中的黄色悬浮体较少,水色发青;“黑水洋”主要指东经123°以东的海区,由于水深使海水呈黑色。

宋朝时期发展成为以色来定海名的情况,出现了黄水洋、青水洋和黑水洋专用名称。

清代初期,黄海海域曾被称为“东大洋”,把现在的东海一带称为“南大洋”;清朝末期,在1908年以后出版的地图中均已使用今名。黄海名称的正式使用是20世纪初期以后开始。

在1895年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其条文有“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辽宁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此境内”。是黄海之名在现代中的正式确定。

历史成因

黄海在新生代(始自距今6500万年)以来接受了黄河长江等大河输入的上千米巨厚沉积物,中更新世(约距今100万年至12万年)之前未下沉的闽浙隆起带阻隔了太平洋海水向黄渤海的入侵。长江在2300万年前贯通形成并流入苏北南黄海盆地,其沉积中心在中更新世左右从苏北-南黄海盆地转移到现今的长江口,这一地区350万年至80万年前长达270万年的时间里主要是陆相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老长江物质,从80万年前以来才发生了大规模海侵,黄河的最终贯通入海时间在中更新世左右开始影响南黄海。古黄河将大量的陆源物质运输到黄海,使黄海悬浮泥沙含量过大,导致春季黄海水体太阳辐射传输及加热率空间分布特征海水颜色星浅黄色,故得“黄海”之名。

位置境域

黄海是陆架边缘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之一,三大边缘海之一。现代黄海的区域范围在1929年已定稿的《地名大辞典》中已得到确认,海域也基本上划定是长江口以北海域,以渤海海峡为两海之分界。现代黄海的最海区规划在1982年刊行的《胶澳志》中得以明确,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南北长870千米,东西宽约556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m,最大深度位于济州岛北侧,可达140m。地理范围为31°40′-39°50′N、119°10′-126°50′E。

山东半岛顶端的成头山与朝鲜半岛长山串之间的连线,将黄海区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个部分。北黄海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东邻朝鲜,西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南黄海与东海相邻,二者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连线为界。

辽阔的黄海周边经济发达,主要沿海城市有中国的丹东市大连市烟台市、威海、青岛市日照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朝鲜的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南浦特级市韩国的仁川等。濒临黄海的主要行政区有中国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朝鲜的平安北道平安南道、南浦特别市、黄海北道黄海南道,韩国的仁川广域市、京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济州特别自治道

地理特征

气候

黄海区域平均气温27~29℃,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南部约1000毫米,北部为500毫米,降水和海雾最频繁时期在七月。

气温

黄海气温1月最低,为-2~6℃,南北温差达8℃;8月最高,全海区平均气温27~29℃。

黄海冬季风始于9月,终于翌年3月。这一时期主要盛行北风和西北风。黄海多冷锋大风和低压大风。大风日数以冬季多,夏季少。黄海北部在70天/年以上,以成头山最多,达128天/年。黄海南部较少,如山东半岛南部沿岸19~56天/年;苏北沿海除连云港市(83天/年)外,一般在20天/年以下。台风过境期间,海面水温、气温、气压均会有明显下降,气温对台风的响应要快于水温,海面水温下降幅度可达5℃。

降雨

年平均降水量南部约1000毫米,北部为500毫米,6~10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一半多。

黄海北部和西部约为500~750毫米;山东半岛成山角到石臼所一带年降水量为843~930毫米,系中国北方沿海的多雨区之一;山东半岛北部及辽南沿岸年降水量为562~775毫米;黄海东部朝鲜半岛沿岸降水量比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黄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的50~70%,尤以7月最多。如成头山年降水量863毫米,7月为293毫米,占全年降水的34%;而冬季降水仅43毫米,占全年降水5%。

海雾

中国近海是西太平洋的多雾区之一。主要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以前者为多见。暖湿空气流经冷海面逐渐冷却形成的雾叫平流雾。锋面雾多发生在暖锋锋线前后,一般随锋一起移动。

黄海海雾的多发期在4—6月,罕见期在8—11月。气海温差对于冬季雾和夏季雾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海雾发生时刻底层850hPa以下都是偏南风,在海雾消散时都会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

黄海雾区仅次于东海,黄海南部沿海3月下旬开始有成片海雾出现,随后雾区逐渐北移;6月雾区最大,遍布整个黄海。浓度大,持续时间长,厚度数十米至500米,东西两岸多于中部,这些就是黄海海雾的主要特点。黄海两个多雾中心都在沿岸,为山东半岛成山角(年平均雾日83天)及朝鲜半岛西南木浦附近。这可能与那里深层冷水涌升有关。黄海西岸年平均雾日20~30天,黄海北部沿岸为31~48天/年。

冬、春季和夏初,沿岸多雾天,尤以7月最多。黄海西部成山角至小麦岛,北部丹东大鹿岛大连市,东部从鸭绿江、江华湾到济州岛附近沿岸海域多雾区,其中成山角年均雾日为83天,最多一年达96天,最长连续雾日长达27天,有“雾窟”之称。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

黄海太阳辐射总量较邻近海域要低。冬季太阳辐射总量黄海为2.08~2.92×108焦耳/平方米月,最低值出现在济州岛附近,中心值低于2.08×108焦耳/平方米·月。夏季白昼时间随纬度增高也加长,辐射总量的地区差异较小,辐射总量分布比较均匀。黄海为5.00~5.84×108焦耳/平方米·月。黄海太阳短波辐射在不同区域主要影响成分不同。黄海悬浮颗粒物含量很高,相对来说散射对短波辐射影响要比吸收大。

地质

黄海位于胶辽隆起和华南——岭南隆起带之间,是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具有典型的大陆型基底。黄海可以分为4个隆起区和2个坳陷区共6个构造单元,分别为千里岩隆起、南黄海中部隆起、南黄海东部隆起、勿南沙隆起、南黄海北部盆地和南黄海南部盆地。

南黄海底部地层为巨厚的古生—中生代地层,其中早古生代地层受到强烈的地壳运动破坏,中生代时形成一些小型的地堑盆地,受到构造运动的作用,南黄海地层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厚度超过1000米,最厚处高达1500米。南黄海海底地貌可以分为2个坳陷区和2个隆起区共4个构造单元,北部坳陷较浅,南部坳陷较深,中间为南黄海中部隆起,南部为勿南沙隆起。

北黄海位于胶辽隆起带上,基底为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后期遭受燕山运动的破坏,发育了中基性火山喷发岩和酸性的侵入岩,侏罗纪时期局部地区发育一些构造盆地,缺失了第三系沉积,第四纪沉积比较发育,沉积物厚度可达300米。北黄海盆地是一个发育在中朝准地台上的中新生代复合盆地,盆地内有2个沉降中心,沿北东向分布,盆地边缘和内部断裂构造发育,主构造线方向为东北地区向,构造单元由北向南依次为海洋岛隆起、北黄海盆地与刘公岛隆起。在区域隆起的背景上,盆地内发育了一系列小型坳陷,晚中生代地层厚度一般为100~600米,中部、西南部坳陷可达2000米,下第三系是一套含煤地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厚度300~600米。

地形地貌

地形特征

南黄海

南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范围大致为31°45′~38°N、119°~127°E,南北长约750km,东西宽约650km,最窄处(成山头与朝鲜长山串连线)约190km,海域面积约30×104km2。南黄海是一个不对称的海盆,海底地势由西、北、东三面向中部和东南方向缓慢倾斜,西部坡度比较平缓,东部则相对较陡。

南黄海南部以长江口北角启动咀至韩国济州岛连线与东海分界,西侧为山东半岛、苏北沿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北面与北黄海相连,南黄海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45.3m,最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m。南黄海可以分为6个次级地形和地貌单元,分别为鲁南岸坡和海州湾阶地平原、黄海中部平原、苏北岸外舌状台地朝鲜半岛岸外台地、黄海海槽洼地以及济州岛西部沙脊地形。在北纬33.5°~37°、东经124°~125°之间有一个长条状的洼地,构成了南黄海整个负地形的中轴,即黄海槽,海槽北部由80米等深线划分出来,呈南北向延伸的海槽谷地出现90米等深线圈出的长条形洼地,在北纬33.50°左右处,海槽走向转变为西北—东南向,经济州海峡与冲绳海槽北部相接,槽内发育沙脊群。黄海槽是末次冰期黄海平原上水系的主脉。北纬34°~37.5°、东经123°~124°,系由现代小环流堆积而成的南黄海中部平原区,大部分区域水深为70米左右,地势朝东部的黄海槽缓倾,是南黄海地势最平坦的地区,其上零星的分布有十几座突兀孤丘,相对高度20~50米,最大的相对高度为73米,顶部水深7米,海丘较多的集中于南黄海平原的南部。苏北岸外为舌状地形单元,北自连云港市,南至长江口,等深线向海洋方向突出,北部水深较浅,南部较深。济州岛西部沙脊地形主要分布在北纬33°~34°,东经125°~126°,等深线呈西北向曲折分布,发育数十条沙脊和沟槽地形,水深90~110米。

南黄海盆地

南黄海是一开阔的内陆浅海盆地,西邻山东半岛和苏北海岸,东濒朝鲜半岛,北面与北黄海相接,南面以江苏省启东嘴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分界。北部海域变狭,与北黄海相连;南部海域开阔,与东海相通。南黄海地势东西呈不对称分布,西缓东陡,地势由西部和东部向中部倾斜。根据南黄海现代海底起伏变化趋势和成因特征,将南黄海海底划分成6个地形单元: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水下泥楔地形区、海州湾缓倾斜地形区、苏北岸外舌状地形区、朝鲜半岛西岸斜坡-沟槽地形区、中部浅海平原地形区和黄海槽地形区。南黄海规模较大的三级地貌单元共划分了11种类型,以堆积、侵蚀-堆积地貌为主,主要分布在黄海槽以西;构造-堆积地貌的分布所占比例不大,集中分布在南黄海东部朝鲜半岛西岸。

南黄海海底地形分区图①——古洼地,②——古河谷,③——冲蚀沟槽,④——冲蚀谷,⑤——溺谷。

北黄海

北黄海为一半封闭的陆架浅海,被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所包围,西北侧以位于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为界与渤海相连,东侧则以胶东半岛成山角到朝鲜半岛长山串一线为界与南黄海相连,面积为8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28m,最深在白翎岛西南侧位86m。北黄海地区可划分为4个主要的地貌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北黄海中部平原、山东半岛岸坡与台地、西朝鲜潮流沙脊群、辽南岸坡。北黄海海底地势由北、西、西南向中部缓倾,整体表现为缓缓向南黄海倾斜的趋势,水下地形整体平缓,基本为朝东南方向敞开的箕状形态,水深较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与东南—西北走向的黄海海槽南北黄海交界处。由于老铁山水道落潮流的影响,辽东半岛南岸海域发育了4条近似平行的西南—东北向展布的潮流沙脊群;西部海域由于沿岸流的作用,堆积地貌广泛发育;东部海域,以潮汐波浪作用为主,发育大规模潮流沙脊群。

北黄海盆地

北黄海盆地位于北黄海海域,构造上处于苏鲁造山带—临津江造山带与胶辽隆起之间。北为海洋岛隆起区,东靠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南临刘公岛隆起区。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自下而上发育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渐新统和新近系,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下构造层、中构造层和上构造层,分别对应盆地的中生代断陷-反转阶段、古近纪断陷-反转阶段和区域沉降阶段3期构造演化阶段。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中朝板块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其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裂陷、晚白垩世-古新世构造反转、始新世渐新世裂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构造反转及中中新世-第四纪区域沉降5个阶段,北黄海盆地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背景,主要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板块(地块)对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地貌特征

南黄海

南黄海南部以长江口北角启动咀至韩国济州岛连线与东海分界,西侧为山东半岛、苏北沿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北面与北黄海相连,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46米,深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加,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米。南黄海可以分为6个次级地形和地貌单元,分别为鲁南岸坡和海州湾阶地平原、黄海中部平原、苏北岸外舌状台地、朝鲜半岛岸外台地、黄海海槽洼地以及济州岛西部沙脊地形。在北纬33.5°~37°、东经124°~125°之间有一个长条状的洼地,构成了南黄海整个负地形的中轴,即黄海槽,海槽北部由80米等深线划分出来,呈南北向延伸的海槽谷地出现90米等深线圈出的长条形洼地,在北纬33.50°左右处,海槽走向转变为西北—东南向,经济州海峡与冲绳海槽北部相接,槽内发育沙脊群。黄海槽是末次冰期黄海平原上水系的主脉。北纬34°~37.5°、东经123°~124°,系由现代小环流堆积而成的南黄海中部平原区,大部分区域水深为70米左右,地势朝东部的黄海槽缓倾,是南黄海地势最平坦的地区,其上零星的分布有十几座突兀孤丘,相对高度20~50米,最大的相对高度为73米,顶部水深7米,海丘较多的集中于南黄海平原的南部。苏北岸外为舌状地形单元,北自连云港市,南至长江口,等深线向海洋方向突出,北部水深较浅,南部较深。济州岛西部沙脊地形主要分布在北纬33°~34°,东经125°~126°,等深线呈西北向曲折分布,发育数十条沙脊和沟槽地形,水深90~110米。

北黄海

北黄海位于胶辽隆起带上,基底为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后期遭受燕山运动的破坏,发育了中基性火山喷发岩和酸性的侵入岩,侏罗纪时期局部地区发育一些构造盆地,缺失了第三系沉积,第四纪沉积比较发育,沉积物厚度可达300米。北黄海盆地是一个发育在中朝准地台上的中新生代复合盆地,盆地内有2个沉降中心,沿北东向分布,盆地边缘和内部断裂构造发育,主构造线方向为东北地区向,构造单元由北向南依次为海洋岛隆起、北黄海盆地与刘公岛隆起。在区域隆起的背景上,盆地内发育了一系列小型坳陷,晚中生代地层厚度一般为100~600米,中部、西南部坳陷可达2000米,下第三系是一套含煤地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厚度300~600米。

水文

海水温度

冬季黄海海水温度6.72℃,夏季黄海海水温度25.67℃。

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海水透明度

黄海沿岸多黄绿色,透明度一般小于8米;黄海中央透明度稍大,约10~15米,最大20米。

海水盐度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黄海因入海的大河较少,盐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黄海暖流高盐水的消长。除鸭绿江口附近表层盐度值较低外(年平均值为27.0~29.0‰),黄海盐度比渤海要高,年平均表层盐度为30.0~32.0‰。冬季等盐线分布大致也与海岸平行,高盐水舌由南向北伸展,并向西伸至渤海海峡附近。北黄海表层盐度为29.0~31.0‰,南黄海东侧为31.0~32.0‰,西侧为30.0~31.0‰,中央为32.0~34.0‰。夏季除黄海北岸呈现为低盐区外,其它水域的盐度分布形势与冬季相似,高盐水舌的控制范围比冬季要小。

黄海的盐度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陆缘海特性。由南向北,由海区中央向近岸,盐度均匀地降低。海区东部,盐度通常大于32.0‰,北部鸭绿江口,盐度一般小于28.0‰,为黄海盐度最低的区域。冬季,受黄海暖流影响,高温高盐水舌伸入黄海北部,近岸区域盐度较低,中部较高,济州岛附近最高。

水温

黄海冬季各层水温分布都较规则,沿岸低,外海高,黄海中央为一高温水舌由南向北伸展。黄海北岸表层水温—1~2℃,东岸2~6℃,西岸3~5℃,中央为5~12℃。黄海夏季表层水温升至26~28℃,但在成头山和朝鲜半岛西南部附近,各自出现一个低温区,中心温度低于24℃,这可能由于深层冷水上升的缘故。跃层以下至海底,基本上被黄海冷水团盘踞,使各层水温分布趋势一致,呈现出四周高中央低的低温特性(图3)。整个黄海深处存在几个冷中心:北黄海一个,南黄海东、西侧各一个。前者位置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小,中心值在6℃以下;后者位置各年不一,既有经向摆动,又有纬向移动,中心值低于7℃。黄海海域水温和盐度四季范围大约为0.29~28.50℃和27.00~32.96。

黄海冬季各层水温分布具有沿岸低,外海高的特征,中央有“高温水舌”由南向北伸展,北岸表层水温1~2℃,东岸2~6℃,西岸3~5℃,中央为5~12℃。夏季表层水温升至26~28℃,深层冷水上升的缘故,会在成头山和朝鲜半岛西南部附近各出现一个低温区。

水团

黄海冷水团

黄海冷水团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温差大、盐差小,是一种低温高盐的独特水文现象。

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原因是表层海水受热增温,涡动混合作用减弱,温跃层开始初步形成,使得冬季存留下来的黄海暖流水在温跃层之下逐渐变性并呈现出冷水特性。

黄海冷水团的形成过程黄海冷水团主要是由冬季残留水形成的。黄海冷水团是夏季存在于黄海底部的低温高盐水体,其鼎盛时期,水温垂向会出现上均匀层、中间跃层和下均匀层3层结构,水团体积约为5×1011m3,占据黄海总体积的1/3。黄海冷水团冷中心一般为2个或3个,部分年里冷水团分为北黄海冷水团和南黄海冷水团两个冷中心,部分年里南黄海冷水团又分为东西两个冷中心。黄海冷水团8℃等温线包围面积年际变化幅度最大,9℃等温线次之,10℃等温线包围面积年际变化幅度最小。北黄海冷水团冷中心大小和位置均比南黄海冷水团更稳定。受地形限制,冷水团冷中心虽然每年位置变化较大,但活动范围较为固定。

黄海冷水团最低温度为5.97℃,占据中部及北部底层大面积区域,两个低温中心分别位于南黄海中部盆地及北黄海。

苏北沿岸水

苏北沿岸水分布在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的江苏省近岸海域。苏北沿岸区深度浅、潮流混合强,故沿岸水所占深度几乎从海面至海底。冬季苏北沿岸水的盐度在30.0—31.0的范围内,31.0等盐线大致沿浅滩的边缘,向北延伸到海州湾,冬季苏北沿岸水海域缺乏淡水输入,盐度普遍提升了1以上。

春季苏北沿岸水的范围与冬季相当,盐度锋在四季中最强;等盐线不完全平行于岸线,沿岸区内出现2处盐度小于30.0的水舌,展示了沿岸水向外冲溢的特征。夏季苏北沿岸水向外海冲溢态势在四季中最强,沿岸水外缘的盐度锋面较弱。秋季30.0等盐线向岸靠近,苏北沿岸水明显减弱,其范围基本被限制在沿岸区内,只是在射阳县(33°45′N附近)31.0等盐线向东凸出,显示出沿岸水向外冲溢的迹象。

海冰

中国黄海海域每年的初冰日一般始于11月下旬,次年3月上中旬终冰。冰情以鸭绿江口附近及西朝鲜湾湾顶较严重。冰区范围距岸15~40千米,并自鸭绿江口向西冰情逐渐减轻,冰界逐渐向岸退缩,鸭绿江口宽约20~40千米,里长山列岛一带距岸10~20千米,三山岛大连湾以北只有几千米至10千米,大连以西无冰。浮冰厚度10~20厘米,流冰速度0.4~0.6节,最大2节。辽南沿岸于1月上旬到2月底出现固定冰,宽几百米至数千米,东面稍宽,西面较窄,厚10~30厘米。西朝鲜湾的冰界自北向南变窄,一般至长山串附近无冰,冰期2~3个月,冰厚10~30厘米,其中大同江口冰厚18~32厘米。浮冰也会越过长山串至江华湾内。每年入冬,中国黄海北部部分海域开始结冰,强寒潮的爆发和持续,海冰覆盖面积越来越明显地扩大、厚度不断增加,翌年春季海冰逐渐融化,直至消失。

海浪

黄海南部和北部的海浪有些差异,前者以涌浪居多,波高较大;后者以风浪为主,波高较小。冬季黄海波高1.6米,当寒潮侵袭时黄海最大波高可达5~6米。夏季渤海及黄海北部平均波高0.8~0.9米,表4海浪波高(米)的地理分布。黄海南部约1.2米,但当台风过境时,最大波高可达6~7米。黄海有两个大浪区,一是在成头山东海面,另一个在黄、东海交界的济州岛附近。

黄海北部在近海的波周期小于离岸,黄海北部的波周期基本在3~4s之间。黄海北部在近海的最大波高小于离岸,由近海向离岸逐渐增大。

潮汐

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它包括海面的周期性垂直涨落及海水的周期性水平运动,前者叫潮汐,后者称潮流。

潮波传播

黄海的潮汐主要是太平洋潮波经东海传入的协振潮,因天体引潮力直接引起的潮汐很小,黄海的独立潮约为黄海潮汐的3%。太平洋潮波分两路传入中国近海,其中进入东海的潮波分南北两支,主支向西北进入南黄海、北黄海,然后又分出一小股经渤海海峡入渤海,最后到达辽东湾渤海湾,分别构成黄海及渤海的潮振动。进入黄海的半日潮潮波,分别遭到山东半岛南岸及黄海北岸的反射,使黄海的半日潮潮波变为驻波性质。黄海潮波并非纯粹的驻波,南黄海带前进波成分较北黄海要大,南黄海东部前进波成分又较西部要大。黄海的全日潮成分较弱,所以能量消耗比半日潮要小,反射波相对讲要强。

潮汐类型

中国近海潮汐类型的地理分布,以中国台湾为界:以北,渤、黄、东海以半日潮及不规则半日潮为主。半日潮波在黄海占的比重大,东海无正规全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

潮差分布

黄海海潮差大,黄海中央及山东半岛北岸的潮差较小,一般为2~3米;辽南沿岸、山东半岛南岸及苏北沿岸潮差为4~7米,如大连市为4.1米,青岛市为5.3米,连云港市为6.4米。黄海潮差以朝鲜半岛西岸为最大,如西朝鲜湾和江华湾顶端潮差达8米以上,仁川港达10米之多。

潮流

黄海为中国近海潮流最强的海区,其潮流类型大致以东经124°划界,以东为半日潮流,以西为不规则半日潮流。黄海潮流的流速分布东部强,西部次之,中央弱。最大值出现在朝鲜半岛沿岸的海湾顶端,如仁川港外,潮流为2~3节,有的水道甚至达10节。成山角至长山串一带是黄海另一个强潮流区,成山角附近为2节,长山串附近达5节。黄海西部潮流一般为2节左右,黄海中央潮流较弱,约1节。黄海潮流大部分地区为旋转流,长轴与岸线或等深线趋势一致,尤以近岸最明显。

海流

黄的海流有两大流系——外海流系及沿岸流系。两大流系的消长构成了黄海的环流,黄海的外海流系由黑潮及黄海暖流组成。外海流系的主要特征是盐度高,水色清晰,透明度大,流速强,流向稳定,厚度大。沿岸流系则不同,具有低盐,水色浑浊,透明度小,厚度薄(约5~15米)等特色。

黄海暖流

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水和东海陆架混合水交汇衍生出来的唯一从外海向黄海输送高温、高盐海水的环流。

黄海存在一支从济州岛西南部进入,具有高温高盐特性,对黄海的水体交换和海区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海水运动,这就是黄海暖流。大致沿“黄海槽”北上,在向北流动过程中,因受沿岸水文气象因子的影响逐渐变性,暖流的特性也随着进入黄海的距离增大而减弱。因黄、渤海是强潮流区,相比之下,海流很弱,以潮流为主。海流流速只及潮流的1/10左右(约0.2~0.3节),所以,海流常被潮流掩盖而不易辨别。温度和盐度分布上,冬季期存在着高温、高盐水舌,从南黄海一直伸到渤海。夏季期因黄海深层冷水盘踞在黄海深处,阻碍了暖流的北上,使这支海流可能仅限于表层。黄海暖流的季节变化为冬强夏弱,除了与黄海冷水团有关外,也与对马暖流通过朝鲜海峡的流速、流量有关。当朝鲜海峡处流速减弱时,黄海暖流就加强;反之,则减弱。黄海暖流的流向比较稳定,终年偏北,大致沿高盐水舌轴线方向流动。

生物多样性

黄海生态区是全球大型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范围包括渤海、黄海和长江口附近的东海北部,是一个跨国界区域。

动物

黄海生态区拥有鱼类约339种,多毛纲动物约100种,软体动物门171种,甲壳亚门107种。

鸟类

黄海生态区在中国记录有173种水鸟和9种海鸟,在韩国有162种水鸟,其中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物种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黑脸琵鹭、鸳鸯、东方白鹳脸鸭大天鹅黑嘴鸥、蛎鹬、小青脚鹬勺嘴鹬大杓鹬鸿雁、白鹤等等。

黄海区域鸟类物种丰富,“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世界上仅存约600只,一半在条子泥觅食、换羽;小青脚鹬数量从十年前600只,连续三年突破学界预估,2022年已有1221只,还有彩鹮丑鸭蓑羽鹤等珍稀物种,已记录到的鸟类种群数为23目71科215属436种,约占全国鸟类总物种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珍稀濒危鸟类1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3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9种。

鱼类

黄海海域共出现鱼类113科321种。适温类型中暖温性种类最多,数量有139种,暖水性种类有107种,冷温性种类70种,冷水性种类5种。在栖所类型中,大多数为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有193种,大陆架岩礁性、大陆架浅水中上层、大陆架浅水中底层、大陆架大洋涧游性中上层和大洋深水底层鱼类分别为41、34、29、15和9种。黄海多温水性鱼类,如短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等。

哺乳动物

黄海区域是海獭印太新鼠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也有小须鲸灰鲸以及斑海豹和水獭等动物。

黄海江豚,初生仔豚的体长为80~93cm,江豚的平均体长为140cm、平均体重为43.6kg,其中,雌性最大体长为220cm,平均体长为136.7cm;雄性最大体长为227cm,平均体长为150.1cm。江豚的食物中包括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双壳贝类,其中,拉氏狼牙虾虎鱼、澳洲鲐、小黄鱼、黄姑鱼长体蛇鲻主要食物。1988年江豚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6年长江江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级”。

灰鲸(Eschrichtiusrobustus),现又称东太平洋灰鲸,是一种每年来往摄食区和繁殖区的鲸。它们约有16米长,36公吨重,一般可活到50–60岁。灰鲸是“Eschrichtius”属中唯一的物种,亦是灰鲸科中唯一的物种。这种动物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约3000万年的历史。灰鲸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list)列为无危物种(LC)。

植物

浮游植物

2007—2017年秋季,黄海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371种,隶属4门108属。其中硅藻门有56属237种,甲藻门有24属98种,硅藻和甲藻是组成南黄海海域浮游植物最主要的两大类群。主要优势种有裸甲藻、柔弱拟菱形藻、蓝隐藻、菱形海线藻、锥状施克里普藻和环沟藻等。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为主,优势种为:小等刺硅鞭藻、简单裸甲藻、旋沟藻、蜂腰双壁藻、具槽帕拉藻和菱形海线藻等。优势属种在北黄海演替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角藻(Tripos)、角毛藻(角毛藻属)、圆筛藻(Coscinodiscus)、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等,在南黄海演替为角毛藻、圆筛藻、鼻状藻(Probosci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等。

底栖植物(大型海藻)

黄海西区蓝藻、红藻门、褐菜门和绿藻门特有种分别为8、96、79和32种,共计215种,与其他小区的共有种(S3个小区,下同)分别为15、48、15和5种,共计83种。

大型底栖生物

黄海大型底栖生物共853种,优势种为狭盐性北温带种,北黄海年总平均生物量为99.66g/m2,以棘皮动物最高,南黄海年总平均生物量为27.69g/m2,多毛纲贡献量最高,北黄海年总平均密度为2,017.40个/m2,而南黄海只有88.67个/m2,差异较大,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的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远高于其他海域。

2000年-2010年间黄海共出现优势种9种,其中多毛类5种,分别为寡鳃齿吻沙蚕、背蚓虫、掌鳃索沙蚕,角海蛹和蜈蚣欧努菲虫,软体动物门2种,为薄索足蛤和橄榄胡桃蛤。棘皮动物2种,分别为浅水萨氏真蛇尾和紫蛇尾。其中薄索足蛤为4个航次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浅水萨氏真蛇尾、角海蛹和掌鳃索沙蚕分别为2个航次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

2012年调查研究表明,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过去半个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主要以黄海冷水团群落、混合群落和广温性群落为主。各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黄海冷水团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类群由以前的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变为浅水萨氏真蛇尾,而混合群落和广温性群落的优势类群主要由过去的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变为多毛类动物。

海洋资源

海盐产业

黄海沿岸因蒸发大、降水少,干旱季节明显,多沙岸,海滩平坦阔广,有大量土地可开辟为盐田。

矿产资源

黄海海底是个大的封闭盆地,从大陆流注入海的大量泥沙不断在此沉积。北黄海地质与渤海相似,其东南部盆地可能堆积有较厚的老第三纪含油气及煤的沉积层。南黄海拗陷更深,海相地层更为发育,新生代地层深达5000米,其隆起和断裂构造发育对油气生成与储集十分有利。南黄海盆地是苏北含油气盆地向海的延伸,与陆地构成苏北—南黄海盆地,面积约8.7万平方千米。盆地有可储油气的构造圈闭达40多个,产生油岩的厚度达数千米。

油气资源

南黄海南部盆地南二凹陷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南断北超”陆相断陷湖盆。受燕山运动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拉张应力场控制,南二凹陷南侧发育近东西向张性大断层,控制了凹陷结构构造、沉积充填和烃源岩分布。南二凹陷中—新生界最厚7500m,凹陷面积大于1700km2,是南黄海南部盆地最大的凹陷,也是潜在的主力生烃凹陷之一。南二凹陷阜宁组生烃量36.3亿~45.4亿t,资源量2.9亿~3.6亿t,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

人类活动

交通发展

“环黄海之路”(thecircum-YellowSearoads),是指沿黄海近海北上、东进、南下、东进又南下的倒“U”字形海上交通路线,主要由苏鲁段、庙岛群岛段、渤海支线、辽东段、朝鲜半岛段以及对马群岛段等构成。

环黄海之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具体而言,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公元前3千纪至公元前6世纪,是环黄海之路形成的“前奏”期。这一时期东北亚各地的文化交流,是间接性的和偶发性的,具有渐次传播和单向扩散为主的特点[。 

公元前300年前后至公元前1世纪末,在东亚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背景下,环黄海之路经历东北亚各地交流的三次浪潮后逐步形成。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环渤海和黄海西部沿海地区先后发生了燕齐之间的频繁攻战、徐福东渡、西汉经略朝鲜北部、倭地诸国与汉朝建立官方联系等重要历史事件。带有燕齐文化和汉文化特征的铁制品、铜兵器、钱币、瓮棺葬、坟丘墓、筑城技术等大量向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地区扩散。最终,以环黄海近海水路完全贯通、双向的人员流动和交流的形成、真正的商贸活动逐步出现、官方交往形成等为四大标志,环黄海之路最终形成,环黄海之路作为连接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水上通道,不仅把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连接了起来,而且北与亚欧草原通道的东端相连、南与东海乃至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相接,因而在古代中外交往和交流乃至整个东北亚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农业发展

渔业

渤、黄海是中国海洋渔业的重要作业区。大部分渔场为近海渔场,主要有辽东湾渔场、渤海湾渔场、莱州湾渔场、海洋岛渔场、烟威渔场、石岛渔场、吕四港渔场和大沙渔场等。主要经济鱼类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太平洋、日本鲭、银鲳、蓝点马鲛,鱼、鳕鱼、鳀科黄姑鱼叫姑鱼银姑鱼、虫蚊东方鲀短鳍红娘鱼、牙鲆、扁头哈那鲨孔鳐等40种,另外,还有对虾属、墨鱼、毛虾红星梭子蟹等无脊椎动物。年产量万吨以上的有10种,10万吨以上的有小黄鱼、太平洋鲱和毛虾3种。渔汛一年两次,3~6月为春汛,9~11月为秋汛。

黄海生物区系属于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为暖温带性,其中以温带占优势,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短带鱼、鲐鱼、鲅鱼、黄姑鱼、鳓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鳕鱼、金乌贼、枪乌贼小鳁鲸长须鲸虎鲸等,浮游生物资源有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对虾、鹰抓虾、新对虾、褐虾和海蜇,主要经济贝类资源有牡蛎科青口贝、、蛤、扇贝和鲍鱼等,另外三疣梭子蟹、刺参等产量也较大。植物资源主要有海带、紫菜和石花菜等。黄海生物种类丰富,数量大,形成了烟威、石岛、海州湾、连青石、吕泗和大沙等良好的渔场

海洋牧场业

”蓝色粮仓“是从陆海统筹视角,以海洋水产品生产及其关联产业为载体,拓展粮食生产空间,以开辟海洋食物供给系统[]。

2018年5月4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周长180米,高34米,重约1400吨,养殖水体达5万多方的深远海养殖重器——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建成、下水,并完成了工船—网箱一体化平台养殖技术路线验证。

“深蓝1号”是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每年“深蓝1号”网箱预计可收获近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约1500吨。

2019年12月24日,黄海冷水团养殖试验成功。养殖鲑鱼成活率、规格、肉质等指标达到预期目标。黄海冷水团深远海鲑鳟鱼养殖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2020年9月,设立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553.6平方千米。

经济发展

环黄海经济圈

“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出的以地方为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其地理范围应该包括中原地区的四省三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朝鲜半岛西海岸新区、韩国的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汉城市、仁川港、大田市、釜山广域市、仁川市、蔚山)、日本的北九州市及下关(北九州市、福冈市长崎市、下关、山口县)等地。泛黄海经济圈辐射半径 1500 公里,区域总人口超过3.5亿,GDP 总额超过 2万亿美元。

依托于黄海而经济发展的盐城市,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向南融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向北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渤)海经济圈,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向西承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进而对接中部崛起战略。《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表明,采取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海经济带

北黄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两个市所辖的庄河东港普兰店区金州长海5个县市陆地总面约 11 万平公陆线约876公里海岛283 个岛岸线长约541 公里是辽宁沿海经济带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力最旺盛的黄金岸线。

以《大连市加快培育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纲领,北黄海经济区计划打造电解海水制氢、盐化工等产业新链条,形成产业链闭环,推动洁净能源产业提档升级,大连市氢能源产业得已飞快发展。

黄海海域经济

“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出的三文鱼,有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等特点。水温适宜的前提下,预计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年产值超过1亿元。

军事活动与战争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日本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致力于“扫荡敌人海军,争取获得黄海及渤海的控制权”,而北洋水师是“以挫日舰威风雪丰岛之耻”为目的。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黄海海战给了西方军事与造船工业予以巨大启发,此后西方各国更加注重火炮倍径与口径的提高,另外在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海军都承袭了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采用的分队战术,联合舰队在世界海军历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黄海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失利直接导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战争主动权并最终赢得了战争,从而对近代中国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黄海海战的失利虽然不会导致大清帝国灭亡,但是直接导致了台湾及朝鲜半岛被日军侵占,对于日本而言,无疑是进入世界强国最好的历史机遇,另外,俄罗斯与日本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

中美黄海对峙事件

1994年10月,美国海军在未向中国通报的情况下,派遣小鹰号航空母舰沿中国领海边界巡航,并驶入中国领海,跟踪中国海军核潜艇。中国起飞战机监视、驱离,一度出现中美空中对峙的局面,这就是著名的“中美黄海对峙事件”。

领海争议

中国与朝鲜是陆地相连的国家,其陆地边界基本上以鸭绿江为界,海洋隔着黄海相邻。双方在黄海大陆架是相邻共架国。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海上划界,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中国主张按中间线划界,朝鲜则主张以纬度等分线划。如此便产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其二,朝鲜与韩国也是黄海大陆架相邻共架国,而这两个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划分,这使中朝韩之间无法确定三国海上边界的交汇点,继而无法确定中朝之间要划分的黄海面积。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黄海浒苔问题

2007年,南黄海海域首次出现浒苔(Ulvaprolifera)形成的绿潮,绿潮已连续15年暴发。每年绿潮发生过程中,都有大量绿藻门在南黄海沿海一线堆积,对沿海地区旅游业和养殖业等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严重威胁。浒苔在海岸的大面积堆积,到暴发末期大量未及时打捞的浒苔死亡,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过程会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释放出氨氮硫化物等有臭味的气体。其中的微生物会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造成海水缺氧。如果浒苔沉入海底,它们腐烂产生的有毒物质会污染底栖环境。浒苔数量过于庞大,少部分来得及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余无法及时处理的就地掩埋的同时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黄海胶州湾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因具有高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是海洋环境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污染物。胶州湾处于陆海交界的敏感地带,容易受到船舶、河流排污和港口发展等人为活动的污染影响。重金属进入海洋环境后,在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下,从水相向固相的迁移转化,进而在沉积物中不断累积,对底栖生物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胶州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包括重金属在内的众多污染物通过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经由河流或排污口直接排入胶州湾,对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环境污染,胶州湾渔业资源量呈逐年大幅度下降趋势。主要经济鱼种,如牙稣、梭鱼、丰滑舌鱼等数量锐减,牙鲜、真、等优质鱼种仅占网获鱼总重量的20.54%,占总尾数的0.09%。。从以上分析可见,中国黄海近海海域已受到污染,部分严重地段的无机营养元素氮和磷严重超标,破坏了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环境,已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多类藻华灾害

污染使海水呈富营养化,进而诱发赤潮的发生。赤潮生物在大量营养元素的刺激下迅速繁殖,而使海水的颜色出现变化,发生赤潮。赤潮会使水体缺氧,或向水体中释放毒素,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造成许多生物死亡。据海洋监测数据,1993年各海域共发生赤潮19起,1994年共记录12起。赤潮在各海域均有发生,黄海近海海域的胶州湾和大连湾是两个明显的多发严重地区。1993年8月11日在大连湾出现的赤潮,危害面积达40平方千米。

2017年黄海海域曾出现大规模绿潮、金潮和赤潮共同发生的现象。三类藻华共发的现象非常罕见,黄海海域海洋环境持续恶化。南黄海溶解无机氮、磷浓度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显著增加,为藻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黄海海域人类活动对生境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黄海海域的有害藻华问题。绿潮、金潮和赤潮等有害藻华可能会在黄海海域频发,对南黄海生态系统健康和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构成持续威胁。黄海海域多类藻华灾害的发生将对海洋渔业、水产养殖、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藻华灾害防控将会更加困难。

绿潮的暴发时间为每年的春夏之交,暴发时间一般会持续2~3个月,并于秋季前完全消亡。消亡阶段浒苔所在海域光照与生长阶段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光照对浒苔的消亡无显著作用,温度相较于生长阶段有着很明显的升高,同时在消亡阶段末期浒苔附近海域海表面平均温度均超过了26°C,温度的升高使得浒苔的生长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此时氮磷营养盐也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浒苔的生长。因此浒苔附近海域温度的大幅升高及营养盐浓度的下降共同影响了浒苔的消亡。

油污染

黄海的油污染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北黄海的油浓度为0.059ppm;南黄海北部油浓度为0.052ppm;南黄海南部油浓度为0.026ppm;大连湾和胶州湾分别为0.085ppm和0.062ppm。北黄海污染程度较重,尤以大连湾最为突出,南黄海以胶州湾油污染较重。

环境保护

水产资源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中国水产资源,1955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渤海、黄海、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57年8月国务院又作了补充规定。1957年4月颁发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沿海各省市根据此条例,分别制定了繁殖保护措施。1957年7月颁布了“对机轮侵入禁渔区的处理指示”。1962年在渤海区实行对虾资源繁殖保护、1979年出台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规定严禁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以及进行敲作业等严重损害水产资源的行为。禁止向渔业水域排弃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油类、油性混合物等污染物质和废弃”。对产重危害资源的渔具,加以禁止或限期淘汰;对危害资源较轻的渔具,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改进。各种主要渔具,应按不同捕捞对象,分别规定最小网眼尺寸。禁止制造或出售不合规定的渔具等等。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通告严禁违反捕捞许可证的捕捞,实行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建立上岸渔获物监督检查机制。休渔期在伏季能更好地让鱼类得到繁殖,也是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

中韩增殖放流活动

从2018年到2022年,中韩双方联合开展了4届增殖放流活动,双方曾共向黄海放流许氏鲆鲉、小黄鱼、三疣红星梭子蟹、绿鳍马面魨等水生生物苗种超过200万尾,绿鳍马面鲀黑棘鲷、小黄鱼、梭子蟹等经济物种100万尾,两国对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视,和双方高水平的渔业合作关系对海洋资源有了极大的保护恢复作用。中国开展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牙鲆的苗种繁育和增殖放流工作,放流总数量近百万尾。“十三五”期间,中国黄海沿岸各省共向黄海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435亿尾,有效促进了渔业种群资源恢复,增加了两国渔民收入和渔业效益。中国采取了海洋伏季休渔、开展增殖放流、建设海洋牧场、严格执法监管等一系列务实措施,海洋渔业资源得到明显恢复。

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

2021年6月,WWF与合作伙伴联合发起了《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

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机能和美景,能修复过去的损害,对于迁徙和分散的物种具有联系桥梁的作用;保护已开发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其它直接和间接社会和经济价值,如吸引游客,为有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使用者提供好处,保护了珊瑚礁和海藻床,它们可以纺织海浪的侵蚀以及提供庇护所。

盐城市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

盐城市以两年保护行动来补齐湿地保护短板、修复湿地生态功能。重点在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退化湿地修复、自然岸线修复等工程,在里下河地区开展退圩还湖、退渔还湿等工程,在主要河流及沿海地区建设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湿地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提升,重要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地及主要河流得到更严格的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逐步显现。

黄海生态区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YSLME)是个国际性水域,其中分布有众多的鱼类、无脊椎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在全球64个大型海洋生态系统中(LMEs),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大量的人口生活在汇入黄海的流域中,沿岸千万人以上城市有青岛市天津市大连市上海市首尔特别市(汉城)和南浦。这些地区的人们依赖黄海作为食物、经济发展和休闲旅游的资源。然而工农业废水的污染、沿海区域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不可持续的利用以及非持续性的渔业生产活动给黄海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这一海域内生物能储量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栖息地减少。

1992年后,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银行(WorldBank)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帮助下,中国政府和韩国政府开始合作采用跨国界的方法对黄海进行管理。2005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项目”,在中国和韩国政府的参与下正式启动。与此同时,2002年,WWF联合中国、韩国日本的一些环保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共同对黄海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这个区域合作项目的宗旨是基于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对黄海生态区的保护行动进行优选。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KORDI)和韩国环境研究所(KEI)合作的“黄海生态区规划项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项目”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这个备忘录旨在鼓励共享生物多样性评估和分析数据,在两个项目的参与者中合作形成区域性协调的黄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

风景名胜

中国地区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东台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始建于1965年,总面积6.8万亩,其中海林景区4.2万亩,海滨景区2.6万亩,负氧离子平均达到4000个/立方厘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拥有各类植物628种、鸟类342种和兽类近30种。公园先后创成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和江苏省旅游度假区。

中华麋鹿园

中华麋鹿园地处亚洲东方、太平洋西岸的黄海滩涂,是亚洲东方最大的湿地,是太平洋西岸古生境保护最完好的半原始湿地,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永性保护地。中华麋鹿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面积最大、种群数量最多的、世界上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驯养麋鹿种群的麋鹿园。是全球唯一、中国仅有的以麋鹿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986年引进的39头麋鹿已发展到2018年的4556头,占全世界麋鹿种群的60%以上,其中野生麋鹿种群达905头,成为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除麋鹿之外还栖息着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獐属豹猫等400多个动物家族,蓬勃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是一所天然的海滨博物馆。保护区内拥有兽类12种、两栖爬行纲27种、鱼类156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41种。

小洋口

小洋口,地处长三角北翼,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全区总面积80平方千米,拥有15千米的黄金海岸线、6万亩的金色滩涂,总人口8.7万。

小洋口的景点有沙滩迪斯科舞场,全国最大的人造渔港,3口温泉井,海印寺,高达16米的“蓬蓬树”,国际锦标赛级林克斯海滨球场,南黄海训练营。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海上森林公园。树种共约19个科目,80多种,野生花草50多种,鸟类50多种。公园内不仅有6座清代时期古炮台,还有北洋海军忠魂碑、刘公像、刘公亭、动物园、观海楼、五花石、梅花鹿园、板疆石、钓鱼台、听涛亭等20多处自然景观。公园总面积4000多亩,占全岛面积的74%,森林覆盖率高达87%,树种以黑松为主,共约19个科目,80多种,野生花草50多种,鸟类50多种。

朝鲜地区

梦金浦

梦金浦位于朝鲜黄海南道龙渊郡西北部沿海的名胜,面积约7340公顷。梦金浦特色是梦金浦象岩,是朝鲜第143号自然保护物。特色纪念品是梦金浦大象石​,大象石高15米、鼻围3米。涨潮时,貌似大象伸长鼻子低垂水中吸水。

石潭九曲

石潭九曲位于黄海南道碧城郡,石潭九曲有石潭榉树、石潭千年银杏树、绍贤书院等天然纪念物和历史遗迹。

韩国地区

江华岛

江华岛宽410平方千米,南北长27千米,东西长16千米,是韩国第五大岛。江华岛有人文景观江华历史博物馆、江华郡农耕文化馆、江华郡农耕文化馆。拥有普门寺、传灯寺、积石寺、高丽宫址、摩尼山等众多景观。

相关文化

宗教文化

中国地区

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画”,距今约在6000至4500年之间,其人面图案与龙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极为相似。

将军崖岩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内容有人面、兽面、农作物和三角纹、菱纹、网纹、鸟兽、星云、太阳纹等图案,《稷神崇拜图》是其中之一。

岩画分三组。第一组岩画即《稷神崇拜图》,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8米的范围内,雕刻有类似人面的图案十幅,类似兽面的图案两幅,类似草或禾苗的图案十三幅,还有九个符号不识其意。

中国祭祀稷神的风习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将军崖岩画,正是稷神崇拜图。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画面高22余米,东西宽15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

朝鲜半岛

石棚是人类开始农耕文化以来所留下的巨石文化的遗产。欧洲,非洲,亚洲等全世界确认的石棚数约达55,000个,其中26,000个分布在朝鲜,占据全世界支石墓的50%以上。仁川广域市江华郡富进里、三巨里、上里等高丽山山麓地区,分布着120余处支石墓遗址。这里有韩国最大的北方式支石墓遗址,长7.1米,高2.6米。这一地区支石墓遗址一般在海拔100-200米的较高地区,高于韩国支石墓遗址的平均高度。

历史文化

郯城县近海,曾是早期古徐国的国都所在地。氏族社会末期,这里被称为“东夷”,后逐步演化为郯国。相传郯国曾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南至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后来逐步沦落了。

春秋时期,琅(连云港古称)为郯国地界,因郯国附鲁,于是有了“孔子郯子”的故事。郯子为郯国国君,是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的主人公。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以郯子为师。

秦始皇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来到海滨,两次来到吴楚之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经会稽,过吴地,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莅临东海之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文学

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有着黄海文化的深厚底色。三部作品的人文背景都植根于黄海之滨这片广袤的土地。《镜花缘》是李汝珍在海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历史传说及众多古迹而写成,许多细节直接取材于自己的生活。《水浒传》中,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宋徽宗时期。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省,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美食文化

中国地区

“虾中之王”中国对虾毛蚶的升级版魁蚶、“牡蛎科”牡蛎以黄海区域的为上品。胶州湾泥蚂、蚝艮、末货、海沙子连云港市大黄鱼

黄海派的海鲜以虾蟹贝类为主,特点是鲜味与烹的结合,江苏菜系对于烹饪海鲜的技术加成,使之原本产量不高的黄海派海鲜独树一帜。

朝鲜地区

朝鲜平壤区的特色美食有平壤冷面,冷面是用荞麦面制成,荞麦面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能够降低血脂,属于健康饮食。冷面汤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味道鲜美。

参考资料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名称及区划沿革考.知网空间.2023-07-18

南黄海温盐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分析.知网空间.2023-07-18

中国的近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18

黄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18

黄海.辞海.2023-07-18

我国四大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知网空间.2023-07-18

黄海.大百科全书.2023-07-18

春季黄海水体太阳辐射传输及加热率空间分布特征.知网空间.2023-07-18

海水温度、盐度状况.国家海洋局.2023-07-18

夏季黄海不同水团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知网空间.2023-07-18

盐城黄海湿地新增29种鸟类“国保”.盐城市人民政府.2023-07-18

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盐城市人民政府.2023-07-19

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及变化.知网空间.2023-07-18

“环黄海之路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考古学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4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07-19

黄海海战结局再认识.知网空间.2023-07-19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国青年报.2023-07-26

海上划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07-26

中华麋鹿园.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政府.2023-07-18

南黄海的旅游胜地,小洋口.如东县人民政府.2023-07-21

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正式开馆.盐城市人民政府.2023-07-18

天然纪念物——梦金浦大象石​.朝鲜的今天.2023-07-27

朝鲜梦金浦自然公园.韩联社.2023-07-27

西海绝景——石潭九曲.朝鲜的今天.2023-07-27

江华岛.韩国旅游发展局.2023-07-27

韩国的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23-07-27

从陆地走向海洋——中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诞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7-18

墬形训.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7-21

黄海名称的由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23-07-18

春帆楼下晚涛哀——细说《马关条约》谈判(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3-07-21

黄河黄海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光明网.2023-07-18

海洋所等在黄河和黄海形成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科学院.2023-07-18

挖掘海洋文化资源 发展海洋文化旅游.青岛日报.2023-07-21

夏季黄海不同水团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知网空间.2023-07-18

中国的海洋.中国出版社集团.2023-07-19

黄海对台风“利奇马”响应的观测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8

黄海冬季雾与夏季雾个例的对比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9

南黄海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探讨.知网空间.2023-07-19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知网空间.2023-07-19

北黄海盆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探讨.知网空间.2023-07-19

海水温度、盐度状况.中国海洋信息网.2023-07-18

2010~2019年北黄海海域长序列海量温盐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海洋与沼泽.2023-07-19

黄海纵断面的化学水文特征.知网空间.2023-08-01

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及其春季演变过程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8

黄海海表温度与冷水团年际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8

夏季黄海海水碳酸盐体系特征.知网空间.2023-07-18

苏北沿岸水的去向与淡水来源估算.知网空间.2023-07-18

渤、黄海的海冰.知网空间.2023-07-19

渤海-黄海北部海浪特征分析.知网空间.2023-07-19

黄海潮汐特征[Ⅰ].知网空间.2023-07-21

中国黄、渤海海水中溶解镉的形态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8

黄海暖流的路径及机制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8

黄海生态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07-19

黄海エコリージョン 活动报告.WWF基金会 .2023-07-19

用今天点亮明天:展望黄海生态区保护的未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07-19

黄海鱼类组成、区系特征及历史变迁.知网空间.2023-07-19

黄海江豚体脂中有机氯的含量及与其年龄等相关性的研究.知网空间.2023-07-19

最古老的物种——灰鲸.中国海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网.2023-07-19

第九大体型的鲸类动物:灰鲸.澎湃新闻.2023-07-19

南黄海2007—2017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知网空间.2023-07-19

2013年夏季南黄海浮游植物群集.知网空间.2023-07-19

中国大型海藻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知网空间.2023-07-19

我国海洋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展望:以黄海为例.知网空间.2023-07-19

十年间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变化.知网空间.2023-07-19

南黄海南部盆地南二凹陷构造格局及含油气前景新认识.知网空间.2023-07-19

讲座回顾丨白云翔:环黄海之路与中日韩的古代交流.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2023-07-19

为什么要建设“蓝色粮仓”.中工网.2023-08-12

我国首批大西洋鲑喜获丰收 "海上粮仓"渐入"深蓝".中国政府网.2023-07-22

推动环黄海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知网空间.2023-08-02

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经济合作:江苏盐城力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7-19

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7-21

提升北黄海经济带开放层次的研究.知网空间.2023-08-02

大连市北黄海经济开发区 产业规划.大连市人民政府.2023-08-01

破冰深远海 耕牧“新粮仓”——来自海洋经济一线的观察.中国政府网.2023-08-01

甲午战争.刘公岛.2023-07-19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6期.知网空间.2023-07-19

海洋所研究发现黄海绿潮可能促进抑食金球藻生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3-07-19

治理浒苔灾害,是个难题.新华网.2023-07-19

黄海胶州湾多介质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知网空间.2023-07-19

中国黄海海域污染的态势与控制方略浅析.知网空间.2023-07-19

中国黄海海域污染的态势与控制方略浅析.知网空间.2023-07-19

2017年春、夏季黄海35°N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知网空间.2023-07-19

黄海绿潮生消过程及其主导因素.知网空间.2023-0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北京法院法规检索.2023-07-19

【法规标题】水产部关于转知国务院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的补充规定.北京法院法规检索.2023-07-19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知网空间.2023-07-19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对渔轮侵入禁渔区的处理指示.北京法院法规检索.2023-07-19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回顾与展望.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3-07-21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中国政府网.2023-07-19

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中国政府网.2023-07-19

第三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中国烟台和韩国仁川同步举行.中国政府网.2023-07-19

第四届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中国烟台和韩国木浦同步举行.中国政府网.2023-07-19

滩涂湿地生态美——盐城市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7-19

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园简介.黄海森林公园官网.2023-07-19

景区概况.刘公岛.2023-07-19

江华岛的由来和历史.GANGHWA COUNTY.2023-07-27

黄海文化带千年寻望.理论之光.2023-07-19

530 Origin DNS Error.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07-19

中国哪里的海鲜最好吃?中国海鲜地理图鉴.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3-07-22

探访朝鲜最有名冷面馆——玉流馆.人民网.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