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
岱庙,旧称 “东岳庙” ,又名“泰山庙”“岱宗庙”和“泰庙”,是古代帝王来泰山祭祀、封禅之地,位于现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区北部,建于旧泰城南门。岱庙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泰山文物聚集之地。
岱庙始建于汉代刘彻时期(前140-前87年),由汉武帝刘彻命人建于博县境内,时名为泰山庙。天授时期(690-705年),武周皇帝武则天命人将泰山庙由汉代旧址移建于今处。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赵恒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重修泰山庙,改称岱庙。岱庙始建至今已两千余年,期间多次毁坏重建,现今建筑大多翻修于1949年至2004年间。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山下泰安城中轴线上。宫城呈长方形,岱庙总体以南北为纵轴线,分为东、中、西三轴,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占地面积96222平方米。南临遥参亭,四角为、艮、乾、坤角楼。庙内轴线上贯穿着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殿、后寝宫、厚载门。其中岱庙主殿天贶殿,是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岱庙内外分布着来自秦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精美碑刻,尤其是主殿内大型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中国现存道教壁画的上品。泰安市博物馆依托岱庙而建,内还设有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馆,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等等文化展馆。作为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岱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88年1月,岱庙被列入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2007年,岱庙官方网站正式建立,涵盖了岱庙景区信息与岱庙内泰山博物馆的研究信息。2008年,岱庙通过了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奖项的复核。2009年,岱庙内举行了泰山东岳庙会,成功举办了“天贶殿、碧霞祠千年庆典”大型活动。2019年登山节岱庙文化广场投入使用。
名称由来
岱庙于汉代刘彻时期(前140-前87年)初建,名为泰山庙,史有 "秦即作畴,汉亦起宫" 的记载;赵恒封禅泰山时,定泰山神东岳大帝的生日为三月二十八日, 并决定年年庆贺,庙会的地点也由唐朝时的岱岳观一带改为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之地)。雍正七年(1729年),岱庙重修,《风俗通·山泽篇》有云:“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泰山也被称为 “岱宗” ,因此泰山庙也称岱宗庙,后来改称岱庙。
历史沿革
汉代
在刘彻时期(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之间),汉朝在博县境内建立了岱庙,取名“泰山庙”,这座庙宇后来也被称为岱宗庙,或东岳庙,为岱庙的前身。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巡视东莱,然后前往泰山庙,他在庙内种下了一千棵柏树,分别种植在庙宇的两侧阶梯上,此为岱庙汉柏的起源。
两晋南北朝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兖州刺史李仲璇重新修复了岱岳祠,并对岱像(即泰山神像)进行了修复。这一举措标志着岱庙设立泰山神像的开端。
隋唐五代
公元595年,杨坚巡视州时,到岱岳山祭天,为了祭神进一步修缮岱庙,武周时期(690-705年),皇帝武则天下令将岱庙从汉朝时的位置移建至现在的位置,即现在的岱宗坊西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封泰山为禅社首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并命令修复岱庙。天宝十一年(752年),朝廷派遣朝议郎孙惠仙和行掖令前往修整岱庙,并在庙庭上立下了一块题名碑柱,宣告修整工作的完成。唐朝(618年至907年)随着泰山神信仰的兴盛,各地逐渐兴建了行祠,这些庙宇是专门奉祀泰山神的,不仅仅限于泰山地区。在元和年间以前,兖州、鱼台等地已经有泰山府君祠,其他关内和河东各道也兴建了东岳庙宇。
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后晋高祖诏令官员祭告泰山等五岳,命令各地官员对各岳庙进行维护和修缮,保护庙宇周围的山林,禁止砍伐和放牧等活动。
宋金
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开始了对岱庙的重修,这是宋朝统治后第一次进行的重大修复。五年后,太祖下诏命本县的官员兼任岱庙的管理职责,并迁移了乾封县治所至岱岳镇,以更好地管理岱庙。同时,他还创建了庙学,逐渐扩大了新城的规模。到了赵顼时期(1068-1085年),五岳庙都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来管理庙宇事务,被称为“监岳庙”。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赵恒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1100年,宋朝下诏再次修复岱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修复了庙宇中的近800个区域,其中包括现在岱庙大殿所在地。在1124年,随着宋徽宗的多次诏命,东岳庙的修复工程完成,总共修建了813个房屋、殿宇和其他建筑。同时,也撰写了《宣和重修泰岳庙碑》来记录这一时期的修复历史。
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岱庙发生了一场火灾,只有庙门的墙壁幸免于难,庙内的大殿和房间都被毁坏。次年,完颜雍下令进行重修。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岱庙的各庙殿和门逐渐修复完毕。次年二月,兵部建议在岳庙的殿和廊共设立854间,同时派遣30名兵士进行日夜巡逻和防护。如果需要修缮,就可以调动民众来帮助修复,这一提议得到了金廷的批准。四月,金世宗宣布东岳庙的修复工程已经完成,下令由翰林侍讲学士杨伯仁起草《大金重修东岳庙碑》,并将碑立在庙中(至今仍然存在)。完颜珣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岱庙再次受到战火的侵袭,庙宇几乎全部被毁,只剩下了延禧殿和诚明堂。
元代
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四年(1263年),元朝政府注意到泰山地区的许多庙宇在金朝灭亡后的战乱中都遭受了损害。因此,朝廷下令由掌教宗师诚明真人张志敬负责分别修复这些庙宇。张志敬委托泰山的道士张志纯来管理岱庙的事务。至元三年(1266年),元朝皇帝颁布诏书,命令重修岱庙,并兴建了"仁安殿",以供奉泰山神。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惠宗下令保护岱庙的财产。至正十三年(1353年),负责岱庙事务的道士范德清重修了岱庙的延禧殿和诚明堂。次年,修复工程完成,庙宇的殿堂和走廊焕然一新。然而,到了元朝末期,战乱频繁,岱庙再次遭受毁坏。
明代
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颁布诏书,下令修复岱庙。然而,朱瞻基宣德三年(1428年)岱庙发生了一场大火。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英宗准备听从山东按察司李瑒的请求,下诏修复东岳泰山神祠。到了天顺五年(1461年),山东巡抚贾铨开始了对泰安岱庙的重修工程,历时一年,包括殿宇、周廊和门观在内的全部修复工作都已完成。翰林学士李贤和礼部侍郎薛瑄分别记录了这次修复的情况。朱祐樘弘治三年(1490年),山东巡抚王霁开始了对泰安岱庙廊庑的重修工程,其中包括泰安州判官崔震在内的人负责管理此事。直到弘治六年的九月,这项工程才完工,户部尚书周经编写了相关的碑文。弘治十五年(1502年),孝宗拨款8000多两银子,命太监苗逵协助山东镇巡等人进行岳庙的修工程,直到次年夏季才完成。这次修复包括从三殿往下的所有部分,都经过了整修。孝宗还亲自书写了《重修东岳庙碑》,并立在庙内。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山东省参政吕经将泰安岱庙前的草参亭改建为遥参亭。遥参亭原本是岱庙的第一道门,明代在其中供奉了元君的神像,从此遥参亭与岱庙分隔开来。到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的十二月,岱庙发生火灾,正殿和门廊都被烧毁,仅剩下寝宫、炳灵殿和延禧殿。很多古树和碑刻也被损毁。随后,朝廷开始讨论重修事宜,历经十多年,才开始着手重建工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山东巡抚朱衡委派济南市同知翟涛重修泰安岱庙,从庙宇的殿堂部分到下方,都进行了修复工作。
在朱翊钧万历十二年(1584年)的八月,山东省左参政屠元沐注意到泰安岱庙已经渐渐荒废,于是请求进行修复工程,最终在当年完成。山东左参政许于赠撰写了庙宇的碑文。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山东盐司同知查志隆发现岱庙的环咏亭已经废弃多年,石刻也散落不全,于是提议将其重建,并保留原址,以保存古刻。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赵顼派遣道经厂尚膳监太监李昇裔等人,将《道藏》赐予东岳庙,并命令道众朝夕礼诵。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分别建造铜亭和铁塔。
清代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晚上,泰安市发生强烈地震,岱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壁塌。清代康熙帝十一年(1672年)山东省布政使施天裔修建岱庙坊。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区郡王郑经在东宁省城(今台湾台南)创建东岳庙,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传入台湾。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岱庙竣工,此前岱庙建筑多因康熙七年的地震而毁坏。殿宇门墙皆予重修,并于正阳门前创建岱庙石坊一座。在岱庙重修期间,泰安民间画工刘志学等人应召在峻极殿(即今岱庙大殿)绘制《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泰安官府在岱庙建立御墨亭。乾隆年间(1748-1790)高宗前后十次到泰安市的岱庙巡游,一共写了一百七十多首有关泰山的诗。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泰安知县吴士恺着手修复岱庙遥参亭,从正殿到大门都进行了修缮,并重新绘制了殿壁上的画。修复完工后,吴士恺亲自撰写了碑文记录这次修复事迹。到了光绪十八年(1892年),岱庙内的一块秦篆刻石被盗。得知此事后,泰安知县毛徵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大搜捕,最终逼迫盗贼将刻石丢弃在北门石桥下。找回了石刻后,它被重新安置在岱庙的道院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其中包括肥城人徐树人,捐款在岱庙的门楼处创办了泰安博物馆。他们购置了动植物标本、生理学实验材料,还有天文学和植物学等方面的图谱。然而,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知县张学宽取消了这个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山东地区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
中华民国时期
1928年,中国国民党省政府撤除岱庙天贶殿神像,并在大殿西壁修建戏台,导致壁画多处受损。而岱庙内环咏亭和雨花道院被改为旅馆、浴池,许多石刻被凿为石料。城墙多处被拆毁,四角楼及门楼仅留存正阳门左右二楼。岱庙及附近庙宇历代牌匾多被毁作桌凳。到了1930年,因为“蒋阎冯大战”岱庙成为兵营,期间岱庙壁画多处被毁,唐槐院中唐槐也被毁坏。
1931年10月,泰安县县长周百鍠和赵正印报请山东省政府批准,维修、保护天贶殿壁画,并在壁画之下设铁质护栏。同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来修复泰山的古迹和盘道,同时也进行了岱庙峻极殿的修葺。在修复后,峻极殿被更名为“宋天贶殿”。到了1946年1月,宁春霖在岱庙设立了“泰兖警备司令部”,将泰安市各县的伪保安队整编为“山东省第三保安旅”。然而,到了1947年4月,见大、仰高二门之上的门楼被炸毁。1949年7月,开始修复岱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复岱庙,进行了一系列修葺工作,包括更换屋顶、修复墙壁、翻新主要建筑如天贶殿、配天门、仁安门、三灵侯殿、太尉殿、东西二神门等。此外,还对珍贵的碑刻如李斯小篆碑、唐槐、汉柏等进行了保护工作,增设护栏,并将历代碑刻移至一个地方进行排列存放,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
1962年,工作人员进行了对天贶殿壁画的临摹工作,即复制了壁画的图案。到了1963年,天贶殿的外檐进行了彩绘,为建筑增添了色彩。1966年,天贶殿壁画被刷上了大字,改变了原有的画面。1968年,岱庙的配天门、仁安门两侧的古建筑被拆除,代之以现代化的水泥结构,建成了一个现代展览馆。1972年,开展修复天贶殿壁画的工作,现在仍可以看到修复的痕迹。1973年,工作人员对天贶殿的内檐进行了彩绘。1978-1983年间,工作人员重新整修了岱庙的天贶殿、配天门、仁安门、遥参亭、东御座、遥参亭和后寝宫,同时翻修了大门、配房等12间建筑,使岱庙焕发出新的面貌。
1986年2月1日泰安市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岱庙。到2004年,岱庙北、东城墙部分进行修复,至此岱庙城墙完善工程,基本完成。2005年10月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在岱庙雨花道院北侧建成向游人开放。近年来随着地质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分别于2010年、2014年进行了设施改造与展览提升。2008年4月25日,省文物局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检查组一行7人到博物馆检查指导工作。2008年8月5日,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汉玲一行对岱庙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地理环境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区东岳大街191号,地处泰山南麓,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岱庙的中轴线与泰山顶峰的南天门一线相连,东邻梳洗河,西邻奈河。岱庙所处的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在修建过程中,设计者利用了山水地理的特点,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岱庙所处的山东泰安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春季较为干燥,夏季湿润多雨水,秋季天晴多风,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为 14.5℃,年平均降水量 901.4 毫米,年日照时数为 2759.1 小时。
建筑布局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山下泰安城中轴线上。宫城呈长方形,岱庙总体以南北为纵轴线,分为东、中、西三轴,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占地面积96222平方米。南临遥参亭,四角为巽、艮、乾、坤角楼。庙内轴线上贯穿着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岱庙内还有钟楼、鼓楼、铁塔、铜亭等古建筑186间。在中轴线两侧的东西两轴线上,建设次要建筑物。所有建筑物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主次分明。东面是宋宣和碑,与之对应的西面有宋祥符碑。天贶殿的东西两侧为东西碑廊,岱庙采取对称布局,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构图思想。
主要景点
岱庙坊
岱庙坊建于清康熙帝十一年(1672年),当时由山东省布政使施天裔负责主持建造。这座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宽度为9.8米,进深为3米,总高度为11.3米。在四根柱子的南北抱鼓石上,各有一对巨大的狮子蹲坐着,并且周围还有许多幼狮子在攀耍,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重梁和四根柱子上雕刻着20多组形象逼真的吉祥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如 “丹凤朝阳” “二龙戏珠” “群鹤闹莲” 和 “天马行空” 等。坊的柱子上刻有阳阴两面的对联,南面的对联是“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北面的对联是“为众岳之统宗,万国具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操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岱庙坊上部是歇山顶,正脊两端有巨大的鸱吻,中间有一座宝瓶。中柱和边柱的大小额枋上雕有麒麟、丹顶鹤等吉祥图案,而边柱外则雕有升龙图案。岱庙坊的结构饱满,造型庄重,是泰山上最大、雕刻工艺最精美的一座牌坊。
正阳门
正阳门是岱庙的第一道门,最早建于宋朝,当时被称为太岳门。明代改称为岳庙门、岱庙门,清代时仍沿用现名直至今日。现在的正阳门是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明代遗址重新修建的,恢复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配天门
配天门是岱庙的第二道门,建于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得名于孔子之言 “德配天地”。当皇帝前往岱庙祭祀时,会在这道门前下车,稍作休息后,洗净手进入仁安门。配天门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采用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官的神灵。此外,太尉殿位于配天门的西侧,东侧为三灵候殿。
仁安门
仁安门是岱庙的第三道门,取名于《论语·里仁篇》中的 “仁者安人” 。仁安门最早建于元至元三年(1266),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一场火灾中被毁,之后多次重建。它的建筑风格是九脊歇山式,有五间宽,两间深。这道门内曾供奉着天聋和地哑两位神灵。仁安门曾与环廊、天贶殿相连,在该建筑格局中形成了以大殿为中心的封闭式庭院。
天贶殿
天贶殿东西长43.67米,南北宽17.18米,高22.3米,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也称为仁安殿、峻极殿。它是在赵恒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成的,并经历了历代多次重修。这座殿内供奉着泰山的神灵。天贶殿采用了“九五”制度和重檐庑殿顶的形式。殿前露台是自宋代以来帝王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东西碑亭内还供奉着清爱新觉罗·弘历的御制碑。天贶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天贶殿内北、东和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始绘于宋代,于清代重修天贶殿时重绘,部分运用了西洋画法,较好地保持了宋代绘画原貌。壁画全长62米,高3.3米,以天贶殿北门为界,东为“启图”,西为“回銮图”。以赵恒封禅泰山的场景为蓝本,壁画绘制了泰山神出巡与回銮的壮观场面。整体构图宏大,布局严谨,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为我国壁画中的珍品。东侧是“启跸图”,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场景;而西侧是“回銮图”,描绘了泰山神返回的情景。画面中泰山神乘坐四轮六马玉,左右为炳灵王与延禧真人护驾;文武百官簇拥前后;还有仪仗队、乐队和威风凛凛的卫队;此外还有麒麟、大象、骆驼和背负法器宝瓶的神兽狮子、摇旗的夜叉以及抬着的猎物等等,画中有697个人物,姿态各异。
后寝宫
后寝三宫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历代均有重修。中寝宫是为泰山神妃“淑明后”修建的后宫,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有甬道与天贶殿相通。其东西两侧的银杏树为清代所植。
厚载门
厚载门是岱庙的最后一道门,最早建于宋祥符二年(1009),并在1984年进行了重建。它在明代被称为后宰门,又被称为鲁瞻门,是岱庙的北门。厚载取自《易经·坤卦》中的“坤厚载物”,意味着广阔的大地能够承载万物。厚载门的城楼上有一座名望岳阁,登上后可以远眺泰山。
唐槐院
唐槐院也称延禧院,原拥有一座宫殿,用来祀奉延禧真人。在过去,唐槐院有一株“大可数抱,枝干荫亩许”的唐槐,但在1928年山东省国民政府由济南市迁至泰安市期间,战事频发使古槐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逐渐枯死。直到1952年,岱庙的住持尚士濂在枯树干中种下了一棵小槐树,并给它取名为“唐槐抱子”。如今,这株年轻的槐树已经长成了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成为岱庙的一大美景。除了唐槐抱子,院内还有槐香池、古槐荫山、百碑墙和清乾隆唐槐诗碑等景观。延禧殿的遗址位于唐槐院的北部。
扶桑石
“扶桑树”之名可以追溯到《淮南子·天文》中的一句话:“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为晨明”。实际上,扶桑是古代的一种神树的名字,据传这座石雕形状酷似扶桑,因此被称为“扶桑石”。而这块扶桑石,在民间通常被称为“迷糊石”。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游戏:参与者闭上眼睛,围着扶桑石顺时针转三圈,然后再逆时针转三圈,最后去摸北面的古柏树。相传,如果能够摸到古柏树,就会被泰山神赐予福祉。这个民俗游戏也被称为“摸福”。
鲁班殿
鲁班殿建于清康熙年间,内部供奉着木工祖师鲁班。它有五间宽,三间深。民国时期,鲁班殿遭到了损毁,仅存下基址。2015年3月,鲁班殿的修复工程完成。
汉柏院
汉柏院为炳灵院旧址,因为院内有汉柏树而得名。现在,汉柏树仍然保存了五株,传说它们是刘彻泰山封禅时种下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最著名的是“汉柏连理”和“赤眉斧痕”两株。此外,还有许多历代的碑刻和经幢,形成了岱庙小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一独特的景观。爱新觉罗·弘历来泰山共计十余次,许多他留下的御书碑刻都集中在这个院子里。
铁塔
铁塔铸造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本位于天书观(泰城上河桥北首)。抗日战争时期天书观被毁,铁塔也惨遭破坏。塔身原本有十三层,这些层次是分层铸造然后套合而成的。然而,目前只有底部四层得以保存。每一层的高度在0.6至0.9米之间,通体高度为3.8米。自第四级开始,塔体的四面各开有一拱形门,并且在这些层次上出现了一些纹饰。底部三层铸有捐款者的姓名、籍贯以及铸造者的信息。
铜亭
铜亭,又称金阙,是岱庙后花园东南部的一座建筑。铜亭最初铸造于明朝万历十三年,即1615年。最初立于泰山碧霞元君祠中,供奉着碧霞元君。在明末时期,它被转移至山下的灵应宫,后来在1972年迁回至岱庙。
岱庙的铜亭建筑位于两层台基之上。底层高约1.65米,上层为须弥座,高约1.03米。这座亭子采用铜质结构,呈长方形,面阔4.45米,进深3.27米,高5.6米。其造型和结构完全仿木,由铜铸件制成,并外鎏金。铜亭采用了重檐九脊歇山顶的设计,其正脊两端饰有鸱吻,戗脊则饰有兽头。檐头施以圆形瓦当和滴水。檐下采用斗三升斗拱作为承托下檐的装饰,上迭抹角梁,并在其上立有中柱。上层檐下设有阑额垫板,而下层四角柱角有额、垫板、阑额相连,每柱两侧有抱柱。底部为覆盆式柱础。亭子四壁原装有隔扇,可以转动开启。
角楼
岱庙庙墙四周的角楼以八卦方位得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南为坤,西北为乾。虽然1928年的战乱导致岱庙城墙的角楼遭到毁坏,但泰山景区进行了历史恢复工作,根据以往存在的历史资料成功完成了角楼的复原工程。1987年完成了巽楼和坤楼的复建,1994年完成了艮楼和乾楼的建设。岱庙角楼航拍视频
东御座
东御座最早建于元代,称为迎宾堂,是供达官贵人休憩之地。后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进行拓建,并改名为驻跸亭,成为皇帝在泰山岱庙的御用之所。
东御座是岱庙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院落之一,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配殿、大门之间通过环廊相互连接。正殿的明间是皇帝召见群臣的场所,两个次间中,东侧用作书房,西侧用作寝室。此处陈列了一些珍贵的物品,包括"泰山三宝"(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以及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和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院内保存着著名的秦《泰山刻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石刻遗迹,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字研究价值,反映了秦朝的历史和文化。南环廊内刻有郭沫若在1961年登岱吟咏的诗篇。
遥参亭
遥参亭,又名草参亭,位于泰山岱庙前,前临通天街,后与岱庙正阳门相连。历代帝王和王公大臣前来泰山举行祭祀典礼时,都必须在遥参亭进行简单的参拜仪式,然后才能进入岱庙举行正式的大典。在唐朝,这个地方被称为“遥参门”,后来在宋代在门内建起了亭子,因此被称为“草参亭”。明代对其进行了扩建,包括建造殿宇和围墙,并在其中安放了碧霞元君的像,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庭院建筑。遥参亭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庙宇建筑风格,是一个纵向二进式庭院,南山门、仪门、正殿、方亭、北山门依次坐落在通天街至岱庙的轴线上。正殿采用黄瓦歇山顶的建筑风格,施五架梁,内部供奉着碧霞元君的像。
唐代 双束碑
全称“岱岳观造像记碑”。李治显庆六年(661年)道士郭行真所立。双束碑是因其形而得名。碑身二石并立,方座,覆仿土木结构歇山顶式帽。同座一顶,二石相束而立,所以得名“双束”,二石相依并存,又有了“鸳鸯碑”的说法。碑首代表天,碑座代表地,双碑代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
碑四面刻文,碑文记载了唐朝六帝一后在137年间的斋醮造像之事20余则,另有宋人插刻四则。题记中有武则天改唐易周称帝的九则刻文,采用了她的自造字。题记的内容情节比较详细,且都与武则天有关,而这些内容在正史礼志中很少记载。因此,双束碑是一道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和历史,特别是武则天历史的实物资料。
宋代 封帝号碑
全称“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立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位于岱庙延禧门外北侧,与炳灵门外的宣和重修东岳庙碑东西相对,并称岱庙两大丰碑。碑首龟,通高近8米。北宋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诏、朝散大夫尹熙古篆额并书。碑阴刻明人张允济和王贤题“五岳独宗”四大字。
该碑是赵恒加封泰山为“天齐仁圣帝”的记事碑。碑中对泰山神封号一事进行了陈述。唐朝的“天齐王”是泰山神的第一次加封,其后至宋真宗封禅泰山之后,即大中祥元年(1008年),泰山神被加封为“仁圣天齐王” ,事隔三年,宋真宗又将五岳之神皆加封帝号,泰山神升封为“天齐仁圣帝”。
明代 去东岳封号碑
立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制。位于天贶殿前西侧碑台上。该碑螭首龟趺,通高6.8米。碑文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其一叙述了泰山的方位、高大峻貌及为古帝王登封之地。其二,歌颂了朱元璋创立的伟业政绩。其三,罢去自唐朝以来加封东岳大帝为王、为帝的称号,改称“泰山之神”。该碑全文仅226字,言简意明。
泰安市博物馆
展厅
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
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是泰山世界地质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为760平方米,于2005年10月对游人开放。地质博物馆有名人与泰山地质知识科普、人文历史、地质遗迹、生物资源等七个功能厅。馆内展示了近百种不同的岩石和矿物标本,以及300多种动植物标本。通过通俗的文字和简洁的图片,向游人全面地介绍了地质基础知识、泰山特殊的地质资源、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多样的物种和泰山地质研究成果。
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馆
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馆)的展厅总面积为850平方米,分为四个主题部分:“岱汶春秋-泰安历史文化展”“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主题展”“泰山水陆画展”和“泰山石刻拓片展”。这些部分涵盖了泰安和泰山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展览共展出了150余件各类文物、书画和拓片,力求通过多样的展示形式,包括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运用翔实的史料、丰富的文物以及生动的模型等手段,全面诠释和介绍泰安、泰山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展览的目的在于通过参观,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刻领略泰安、泰山独特的人文魅力。
展览
古钟历史文化展
“古钟历史文化展”展览地区位于岳庙钟楼,展览内容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古钟历史”“古钟之美"和"名钟珍"。这个展览深入介绍了多个方面的古钟文化,包括钟的起源,古代青铜礼仪与音乐,梵钟,不同种类的古钟,古钟上的纹饰,钟上的铭文,以及中国著名的钟和泰山地区的古钟。通过这一展览,游客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历史演进、发展脉络,以及钟表所蕴含的独特象征意义。这将有助于增进对泰山地区古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乾隆与泰山展
“乾隆与泰山展”分四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乾隆帝10次来泰安、6次登岱顶的相关历史事件。一是“孝亲礼岱”, 在这个部分,展览突出了乾隆帝对母亲钮祜禄氏的孝敬之心。在1748年,即乾隆帝登基后的第十三年,他亲自陪同生母钮禄氏来泰山。这种孝心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极大尊重,也是乾隆帝个人品德的一种表现。钮祜禄氏的“泰山灵岳,坤德资生”思想对乾隆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加深了他对泰山的情感连接;二是“游岱遗迹”,记录了乾隆在碧霞元君祠、灵岩、白鹤泉等地的游览遗迹。三是“御赐珍宝”,介绍了自乾隆七年至乾隆六十年间,乾隆30余次御赐岱庙的344件祭器中的典型代表,这些祭器精美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四是“咏岱诗画”,乾隆喜吟诗,善写字,能作画,他10次来泰安,留有泰山诗咏170余首。
泰山庙会文化展
泰山庙会源于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诞辰,在中国民间形成,并渐渐演变为集宗教文化和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它不仅构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还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地方民俗特征的现象,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信仰习俗。泰山庙会图片展以泰山庙会的起源、发展和延续为线索,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这一持续了几千年、影响广泛的民俗现象。
重要文物
青铜铁器
岱庙中青铜铁器文物主要有西周,西周爵,西周,春秋鲁侯鼎等。西周俎在1960年出土于泰安龙门口,此俎12厘米高,21厘米长。它的形状是正方形,中间凹陷,周围带有浅斜直沟,底部呈弧形凹陷。四只脚宽而扁平,略呈长方形的板状。俎的前后边沿都呈凹弧形,装饰着变形的双龙纹。左右两边的边沿是直平的,饰有窃曲纹。四只脚的外侧用云雷纹作为底纹,上面装饰着双首龙纹。
祭器
岱庙中祭器文物主要有明嘉靖黄釉青花葫芦瓶,清乾隆沉香狮子,清乾隆温凉玉圭等。高22.5厘米的明代嘉靖黄釉青花葫芦瓶口径为3.1厘米,上腹径为7.3厘米,下腹径为10.9厘米,底径为6.3厘米。这个瓶子是清代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在岱庙御赐的泰山镇山三宝之一。这个瓶子的形状是半圆形,有盖子,盖子像蘑菇,有子母口,腰部束缚形成葫芦的形状。盖子上装饰着三朵青花云纹,瓶子上部装饰着三朵青花莲花纹,下部装饰着四朵青花莲花纹。腰部装饰着弦纹、梅花纹和三角几何纹。瓶底写着“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的蓝款。
陶瓷器
岱庙中陶瓷器文物主要有隋青釉舍利塔,隋青釉龙柄蹲猴壶等。隋青釉舍利塔高31厘米,腹径27厘米,底径22.5厘米。它在1972年在泰安粥店被发掘出土。这座塔的顶端呈尖状,肩部有环绕的撇口沿,腹部鼓起后逐渐平底,一侧腹部到底部开有一个莲瓣状的塔门,门上两侧各有一个圆孔,孔上刻有一条弧线,看起来像两只眼睛和两道眉毛。这个舍利塔施以青釉,但釉未完全覆盖。
古籍
岱庙中古籍文物主要有明万历《道藏》,明万历《伯牙心法》等。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道藏》得到皇家的御赐,在227册中完整保存下来。每一册的版框大小为27.5×12.7厘米,开本为35.2×12.7厘米,每半页有5行17字,上下没有直线格子,装订成经折形式。这本书是由皇室刻印的,是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朱翊钧朱钧颁赐,并赐予圣旨一幅,圣旨保存完好。
《道藏》是道家文化的总汇,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家的书籍、方书、道经和传记四个大部分,按照“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函目中也包括了《千字文》。其收录了各种各样的古籍,一直以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古代学术的根源。2008年,《道藏》入选了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书画
岱庙中书画文物主要有明万历娘娘神轴,明张瑞图行书轴等。明代万历皇帝赐予的娘娘神轴长167厘米,宽80厘米。这个神轴是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法绘制的,勾勒和上色都十分讲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碑拓
岱庙中碑拓文物主要有秦泰山刻石,清宝清拔地通天石刻等。秦代泰山刻石最早出现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目前保存最早的刻石。根据刘跂的《秦篆谱序》记载,原来的铭文有22行,每行12字,总计223字,每个字的直径为6.1厘米。前12行是秦始皇的铭文,共计144字;后10行则是胡亥的诏书,相传为丞相李斯篆书,共计79字。现仅存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诏书中有10个残缺的字,是研究帝王封禅历史和秦代的“书同文”制度的珍贵资料,保存在泰山岱庙。该拓片制作于20世纪90年代。
文化活动
东岳庙会
泰山东岳庙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唐朝,经历了宋代的规范定制,达到了明清时期的鼎盛,并在民国时期衰落,而后在当代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岳庙会不断发展,内容也变得多样化,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现代的东岳庙会包括了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祈愿“国泰民安”的法会、王母池的蟠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等。与北京大学的合作使得庙会增加了“泰山颂”杨辛先生的书画展和荷花艺术藏品展,提升了展览的品质。同时还举办了奇石盆景展、汉方陶艺展、泰山旅游纪念品展销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项目。此外,庙会文化大型书市也被推出,同时保留了泰山皮影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统游艺竞技项目如捶丸、投壶等等。2008年,泰山东岳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泰安市博物馆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氛围,并引导游客和市民一起关注和参与这一重要使命。在泰安市博物馆的岱庙院内和会展中心展厅,工作人员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活动主题。这包括液晶屏投放宣传内容和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同时设置宣传咨询台,向参观者提供相关宣传材料,包括《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
岱庙西廊房成为非遗手工作品展的场所。在这里,泰安市博物馆举办了非遗手工作品展览,通过样品展览和展板等方式来展示非遗项目以传达非遗技艺和项目的重要性。此外,岱庙配天门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主要与泰安市老年大学和泰安市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合作,开办了《汶水银辉 丹青抒怀——贠胜基书法作品展》。展览共展出了贠胜基的楷书、行书、隶书等书法作品近百幅,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事件
台湾东岳殿访问团
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在岱庙举办期间,台湾东岳殿访问团专程来泰山朝圣,访问团一行共7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5个月。 访问团主要由来自台湾各地“东岳大帝”信众组成,他们当天早晨从华侨大厦出发,一路步行到岱庙南门,将身坐八抬大轿的东岳大帝像请回了祖庙——岱庙。在天贶殿,人们列队公祭并宣读祭文。
台湾访问团是专程到泰山寻根祭祖的。中国国民党中常委李全教表示:“泰山及泰山文化在台湾岛内影响日益扩大,台湾的东岳庙宇有二十几座,东岳庙会信仰在台湾很盛行,希望我们两岸同胞,通过这次活动,互相了解、加强合作,从而展开全面的交流。”台南善化镇镇长李文俊评价泰安为“泰安,值得来!”
《道藏》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08年2月初国家文化部公布中国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岱庙馆藏古书《道藏》入选。中国古籍共分四级,其中善本分三级,普本为四级,此次珍贵古籍目录的入选标准原则上要求二级以上,是善本中的善本,堪称国宝。岱庙现有馆藏古籍近4万册,大多为岱庙旧藏,部分为社会捐献及征集。珍稀善本为明版《道藏》和《书史纪原》等。
《道藏》,是道经道书总集,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而成,集道教文化之大成,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周
2012年4月2日,泰山东岳庙会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周在岱庙启动。泰安市市委副书记李琥、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卫东,泰山景区党工委书记谭业刚,泰山景区管委会主任李际山,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叶金凤,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台湾台东市市长陈建阁等参加启动仪式。
在此期间,高雄市、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台湾光彩促进会与泰山签订了《旅游合作定向推介协议》《藏品及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及《农特产平深加工合作意向》。台湾民俗文化首次在东岳庙会展示是这届东岳庙会的最大亮点。交流周期间将开展台湾民俗庙会图片展、台湾优人神鼓表演、台湾八家将巡游表演、台湾禅茶表演以及泰山东岳庙会国际论坛、泰山传统民间游艺竞技、泰山非物质文化演出等两岸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价值与影响
文化传播
唐朝时,随着岱庙泰山神的影响力增大,各地渐渐开始兴建行祠,即在泰山以外的地方供奉泰山神的庙宇。在元和年间之前,兖州区、鱼台等县已经有了泰山府君祠,其他关内和山西省各地也建有东岳庙。到了北宋时期,官方对岱山的祭祀越来越盛行,民间对泰山的崇拜也不断升温,即使是贫瘠的山谷和荒凉的地区,也会修建庄严的聂氏宗祠,恭敬地奉祭泰山神。当时的开封市,以及京东、京西、河东、河北省、陕西省、江南、西川等地的州县,多建有东岳庙。
随着宋朝南渡,文化重心向南迁移,东岳庙在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民间举办报赛活动也变得频繁,泰山庙会逐渐发展形成,其中以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的东岳庙会最为盛大。这一风俗由泰山开始,逐渐传至整个中国。康熙十二年,南明延平郡王郑经在东宁省城(今台湾台南)创建了东岳庙,奉祀泰山神。从此,泰山信仰传入了台湾地区。
历史价值
岱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磨砺,是历史的见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岱庙根基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座寺庙是众多帝王为纪念泰山之神而建立的,它积累了许多历史朝代的文化精华,为我们探讨中国的文化进程、书法艺术以及建筑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证。
此外,岱庙的建筑布局具有鲜明的宋代风格。整体设计基于5丈见方的网格体系,这种布局方式按照北宋的1尺为0.305米的标准进行设计。其中,东西方向延伸14格,而南北方向为25格。这种布局不仅完美契合了宋代的建筑计量标准,更为深入研究宋代建筑的结构与风格提供了重要参考。它的存在是众多古代建筑师和艺术家心血之作的结晶。碑林、彩饰、花木和砖瓦都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庞大的建筑群凸显了其气势,而祭祀活动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岱庙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代表作品,对研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艺术价值
岱庙的建筑形式包括了多种屋顶造型,如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单檐歇山式、硬山顶以及悬山顶等,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多样性。这些不同的形式不仅美观,而且在结构上表现出精巧和独特之处,为研究古代建筑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例。庙墙四角的角楼采用了古代宫廷建筑的“四隅之制”,并按八卦方位分别命名。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对天文地理思想的融入,还体现了“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的理念。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制在岱庙中的运用相对罕见,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岱庙内外分布着来自秦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精美碑刻。这些刻石涵盖了篆隶真草等不同书法风格,丰富的题材涉及了从秦至清的文学、诗词、书法等多个艺术形式。这些碑刻是研究各时代文学艺术发展、书法演变的珍贵资料。岱庙内的壁画和彩绘艺术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艺术内涵。特别是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其巨大的规模、细腻的描绘、丰富的内容都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作为一幅以道教为题材的壁画,它在中国现存壁画中独树一帜,为美术史、绘画史、壁画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开发保护
保护
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二月,文帝发布诏书,宣布保护泰山等神造像,称:“五岳四镇,具有节制云雨、祈福祥瑞的功效,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利益,因此建造庙宇以供奉祭祀,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任何敢于毁坏或偷窃岳镇海渎神形的人,都将受到严厉惩罚。”
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八月,晋高祖发布诏令,派遣官员前往祭告泰山等五岳,要求州的官员们对各庙进行修缮,禁止砍伐、放牧等活动。
1949年7月,开始修复岱庙。自清末至1948年泰安解放前夕,岱庙的建筑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处可见断垣残壁,情况十分糟糕。到了50年代初,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复岱庙,先后修复了屋顶、修葺了天贶殿、配天门、仁安门、三灵侯殿、太尉殿、东西二神门等建筑;对李斯的小篆碑、唐槐、汉柏等进行了护栏加固;将历代珍贵的碑刻移至一个地方收藏并进行保护。
1983年,对岱庙遥参亭、大门、配房等12个建筑物进行了翻修。在岱庙重新设立了“禁止舍身碑”和“五三惨案纪念碑”。另外,投资了15万元来装饰东西碑廊,并安装了门窗,还在东廊房安放了汉代的著名碑碣,包括“张迁碑”和“衡方碑”等共19块。此外,还在西廊房放置了40余块汉代画像石。为了保护院内的古树名木,增设了石护栏,并移植了一些松柏银杏。从11月8日开始,在西院建筑了一个民族风格的两层楼房,作为文物库房,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主体工程计划在年底完成,总投资额为30万元。
1984年5月1日,泰山岱庙天贶殿东岳大帝神像经过重塑工程已经完工,新的塑像高度达到了4.4米。原先的神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破坏。与此同时,同年还重新修建了岱庙的厚载门和正阳门。新建的厚载门的建筑面积为165平方米。另外,厚载门的两侧城墙也得以修复,总长度达到96.5米,并且在这一区域还新建了一座1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此外,御碑亭也经过了修复,而且还续建了15间廊房。
1995年,安装实施岱庙防火防盗安全防范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工程。
2004年,修复岱庙北、东城墙部分,至此岱庙城墙完善工程,基本完成。
2008年,完成了委重点项目汉柏亭和东御座过廊的维修。
2009年,进行东花园凉棚抢救性翻修、东御座垂花门及两座仪门翻修工程。
2010年4月29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38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泰安市博物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开发
1988年1月,岱庙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2月,泰安市博物馆组织实施的泰山岱庙园林综合整治工程完工,以“风景区可持续发展”、“遗产保护与永续利用”为指导思想,体现了规整而又富有变化,肃穆又不失亮丽活泼的设计原则,实现了庙古、树疏、路畅、地绿,文物与园林相和谐的环境设计目标。
2007年,岱庙网站已经建立,该网站包含了岱庙景区建设和博物馆管理的公共和研究信息,并且与景区网站实现了链接。此外,进行了厚载门生态停车场的改造工作。同时,完成了雨花道院建设工程、三灵侯、太尉殿两个殿的彩画和塑像。
2008年,岱庙通过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复核。8月5日,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汉玲一行对岱庙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岱庙景区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建议 。
2009年,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的岱庙举办了新一届东岳庙会。
2012年,泰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历史文化轴建设工程一期(岱庙文化广场),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实施。工程范围东起傅公街,西至青年路,南起岱北街,北至岱宗大街,占地面积约152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岱庙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岱庙——公园——泉水——泰山”综合、连续的旅游线,提升泰安城的旅游品质。2013年泰安市规划局公布了《泰安市岱庙北部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景观设计》方案,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岱北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和红门宫路两侧水系景观。2019年登山节岱庙广场投入使用。
相关文化
儒释道文化
岱庙中的建筑群体现了道、佛、儒三教的特点。道教是中国的原生宗教形态,岱庙是道教对泰山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庙宇之一。岱庙中的天贶殿供奉着“泰山神”,他是道家学说中的神话人物。天贶殿的墙壁上绘有名为《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巨幅壁画,它是中国现存以道教为题材的壁画中的经典之作,对道教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泰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学说对岱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岱庙中轴线上的建筑和院落是为了进行宗教活动而建造的,而中轴线两侧的附属建筑和院落则大多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而设,体现了道教所宣扬的“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理念。岱庙建筑群中的佛教痕迹不如道教和儒教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主体建筑天贶殿的台基基座为须弥座,岱庙中轴线上的建筑门前常有狮子,佛被称为“人中狮子”。因此,岱庙中出土的各种狮子雕像以及唐代的莲花纹瓦当、莲柱础和宋代的妙音鸟等装饰物品,都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岱庙建筑群中物与景的完美融合展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礼仪思想、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精神。所谓 “天人合一” 精神,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其次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即追求个体人格与伦理社会的和谐。总之,“天人合一”简言之就是和谐。和谐贯穿于整个岱庙的发展过程,贯穿于整个泰山文化的发展过程,也贯穿于整个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所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与中华当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契合。
传说典故
汉柏连理
岱庙汉柏院中的那棵“汉柏连理”双干依然高耸入云,仿佛两棵柏树,其实是同一根产生的。根据《郡国志》的记载,刘彻多次登封市泰山,共植下1000多株柏树,这是泰山植树的开端。中国历来有松柏延年、万古长青的说法,汉武帝封禅泰山、广植柏树,也是希望江山永固、国家长治久安。 然而,后来“汉柏连理”的西面主干被火烧后枯死了,只剩下一株顽强存活,这株树成为汉武帝和孝武皇后感人爱情的象征。
关于李夫人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宫廷有位叫李延年的乐师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一位绝世独立的佳人;她的一眼可以倾覆一座城市,再眼神可以倾覆一整个国家;她不知道这种倾城倾国的美貌,这样的佳人难以再遇。”刘彻听后询问:“真的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吗?”平阳公主回答说:“延年的妹妹就是如此美貌!”于是汉武帝召见了李夫人,只见她身材轻盈,貌美如仙,肌肤洁白如玉,并且歌舞才艺出众。汉武帝深深被孝武皇后所吸引,爱她如珍宝。一年后,李夫人生下一个儿子,但由于身体虚弱和产后失调,她逐渐虚弱并且去世。汉武帝非常伤心,以皇后之礼安葬她,并命人根据他的记忆绘制她的形象,悬挂在甘泉宫的墙上,日夜回忆。直至今日,人们看到汉武帝亲手栽下的这棵柏树,就会想起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也会想到汉乐府中写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木。”
孤忠柏
在岱庙天贶殿前的露台下,正中的甬道上有一棵并不高大的柏树,它的西南侧有一个疤痕。相传,围绕着前面的扶桑石三次顺时针转动,再三次逆时针转动,然后向北端摸这棵柏树的伤口,如果能准确摸到,就会带来吉祥之兆。向泰山神祈求子嗣的人会得到孩子,祈福的人会得到幸福,想要发财的人可能会获得巨大财富。
据传说,自从武则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进宫后,逐渐赢得了皇帝的宠爱。不久王皇后被李治废去后位,由武则天取代。李治很仁慈但无能,在朝上不能独立做出决策,必须由宰相提出建议,然后他再决定是否采纳。武则天虽然是女性,却精通文史,善于治理。成为皇后后,她逐渐取代皇帝批示奏折,实际上成为朝政的主持者。 当太子显逐渐长大后,对母亲过多干涉朝政感到不满,他们对许多政策存在分歧,这引怒了武则天,最终导致太子被杀。石忠作为追随太子的大臣,对武则天的干政非常不满,他见到太子被杀后,为了表达对武则天的不满,拔剑割腹自尽。 石忠死后,他的灵魂来到泰山,面见泰山神,告诉泰山神武则天任用了残暴的官吏,滥杀无辜,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他请求泰山神为他伸张正义。泰山神感受到了石忠忠诚的内心,让他化身为一棵柏树,守护在殿前,赐名孤忠柏。如今游客所见到树的南面疤痕,就是当年石忠割腹的痕迹。
诗词楹联
诗词
《汉柏凌寒》(清·林杭学)
杳邈柏梁音,岳观苍凉尚可寻。户茂陵何处树,十围秦尚成林。
炉峰黛色参天迥,龙窟苍根入地深。芝草琪花皆偶现,何为长保岁寒心。
《岳祠》(清·沈德潜)
殿崇东国,惟神配极闻。钟沉汶源水,香和泰山云。桧柏森灵气,碑铭辩文言文。升阶肃瞻拜,万虑静纷纭。
《汉柏唐槐》(明·萧协中)
汉唐英主侈东封,并植灵柯古色浓。柏叶傲霜迎翠葆,槐枝结夏荫沧龙。
虚疑神物同千载,自是仙根托九重。安得虎头携绢素,纵横仿佛写奇踪。
楹联
景区机构
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全馆工作的辅助协调、上传下达,包括但不限于文秘、文档、政工、会议组织及督查工作。此外,办公室还负责各类接待任务、小型维修、车辆和食堂管理、报刊杂志订阅、办公用品及劳保福利发放等工作。同时,办公室也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售票管理。
安全管理科
安全管理科负责景区内文物和古建筑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盗、防破坏和防事故等工作。此外,安全管理科还负责安防和消防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对文物库房、展室等重点区域的保卫和巡逻工作。他们还负责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演习和培训,以及排查和解决矛盾纠纷,处理治安纠纷案件。
旅游管理科
旅游管理科负责岱庙景区票证的检验和稽查工作,同时负责景区的促销宣传、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和客流量分析。他们还负责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景区内经营场所的管理,以及导游员的管理和培训。此外,旅游管理科还负责处理游客的投诉,并策划和实施节庆活动。
文物园林科
文物园林科负责馆藏文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利用工作。同时,他们也负责岱庙古建筑的管理、保护和维修,以及博物馆学会的活动开展。此外,文物园林科还负责岱庙古树的建档、日常养护和管理,保护岱庙内的花卉盆景,管理景区内的观赏鱼和鱼池,以及管理岱庙内的园林花坛和绿地。他们还负责景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陈列宣传科
陈列宣传科负责各类展览陈列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工作。他们组织国内文物展览交流和文物进出境展览。此外,他们还负责景区各类标识牌的管理,博物馆影像资料的拍摄和保存,以及博物馆网站、微信平台及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此外,陈列宣传科还负责社教宣传、媒体对接和职工教育培训,以及展室的管理。
开放时间
参考资料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汉.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景点介绍).泰山风景区.2023-10-30
泰安市博物馆(岱庙).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唐.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天贶殿.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清.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泰山岱庙主建筑群的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基地.2023-08-19
岱庙综述 - 全景岱庙.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综述 - 岱庙简介.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广场今年登山节投入使用.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10-30
泰山五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澎湃.2023-11-11
泰 山 天 问——寻找中国人的最高信仰.泰山景区.2023-11-11
庆贺东岳大帝的诞辰与泰山庙会定制.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南北朝.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隋.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五代.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宋.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金.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元.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明.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岱庙简介 - 大事记 - 中华民国时期.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当前位置: 泰安市博物馆 - 陈列展览 - 地质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省文物局文物行政执法检查组来岱庙检查指导工作.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岱庙资讯 - 岱庙动态 - 市人大调研组来岱庙考察.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泰安市统计局 - 泰安概况 - 气候特征.泰安市统计局.2023-08-20
精美玲珑的岱庙坊.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1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名胜古迹系列之一】岱庙:记录千年历史阅尽古今繁华.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11-11
岱庙景观.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当前位置: 泰安市博物馆 - 岱庙综述 - 全景岱庙 - 岱庙景观 - 古建筑.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当前位置: 泰安市博物馆 - 岱庙综述 - 全景岱庙 - 岱庙景观 - 古建筑.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东御座.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岱庙景观.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岱庙商店.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岱庙景观.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明洪武 去东岳封号碑.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馆简介.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当前位置: 泰安市博物馆 - 陈列展览 - 常设展览.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陈列展览.泰安市博物馆.2023-10-29
馆藏文物 - 青铜铁器.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馆藏文物 - 泰山祭器.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馆藏文物 - 陶瓷器.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馆藏文物 - 古籍.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馆藏文物 - 书画.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馆藏文物 - 碑拓.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东岳庙会 - 庙会简介.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东岳庙会 - 庙会历史 - 泰山东岳庙会的历史沿革.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媒体报道: 山东泰安将举办2012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周活动.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博物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泰安市博物馆.2023-10-30
台湾东岳殿访问团来泰山朝圣希望两岸互相了解加强合作.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泰安市博馆馆藏古书《 道藏》 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媒体报道: 泰山东岳庙会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周启动.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报赛.汉语词典.2023-11-11
泰安市博物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1
泰山景区最大古建筑群落岱庙园林整治完成.胶东在线.2023-10-30
岱庙文化广场明年登山节前开放!岱庙—公园—泉水—泰山,重新打通视线连廊!恢复传统特色,打造泰安旅游“金字招牌”!.新浪看点.2023-10-30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岱庙广场今年登山节投入使用 .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10-30
岱庙以北广场水景连泰山.人民网.2023-10-30
道教的兴盛与泰山庙会的缘起.泰安市博物馆.2023-10-30
岱庙汉柏院.泰山岱庙.2023-08-25
学术交流 - 岱庙传说 - 孤忠柏.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汉柏凌寒.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谒岳祠.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汉柏唐槐.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天贶殿联.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岱庙坊联.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西配殿.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学术交流 - 楹联诗文 - 岱庙雨花道院联.泰安市博物馆.2023-08-20
岱庙简介 - 机构设置.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
公众服务 - 参观指南.泰安市博物馆.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