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位于新乡市封丘县。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封丘县世纪大道101号,占地37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老校区位于封丘县振兴路617号。

学校始建于1946年,原名为封丘县中正中学,六十多年来,学校曾六易其名(先后为封丘县中正中学、封丘县师资结训班、平原省封丘县初级中学、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城关公社高中、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数迁其址(学校先后坐落于县城隍庙、县南范庄、县烈士陵园内、县城大东关路北)。截至2023年12月,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有专职教师45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0余人,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1人。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是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园、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乡市重点中学、新乡市示范性学校、新乡市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一类学校、新乡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荣获新乡市普通高中成长性评价优胜单位,新乡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学校介绍

封丘一中为新乡市重点中学、新乡市示范性学校、新乡市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一类学校、新乡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河南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封丘一中创建于1946年,经历了60多年的沧桑巨变。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团结、进取、文明、活泼”的校风;“爱生、敬业、博学、精深”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好问”的学风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崇尚卓越,争创一流”的封丘一中精神。

封丘一中多年来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坚持优化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坚持知识性教育向智能性教育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历年高考成绩在新乡市名列前茅,特别是高考上线率和上线人数稳居新乡市八县一中前三名。2001年高考上线率70.06%,在市属九所重点中学中居第一,语文、英语单科成绩八县一中排名第一;2003年高考上线人数共1218人,其中有三名同学被北大、人大、科大录取,学校再次被市教委授予“教学先进奖”;2004年教学成绩再攀新高,一举创造了新乡市“10个第一”和“一个突破”,其中姚红蕾以661分获新乡市文科状元,本科上线人数916人在新乡市排名第一,应届考生金松昌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步入清华园。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6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人数188人(其中文科43人,理科145人),二本累计上线人数798人(其中文科229人,理科569人),三本累计上线人数1311人(其中文科403人,理科908人)。二本累计上线人数和三本累计上线人数位居新乡市普通高中之首,又一次获得辉煌成绩。2007年高考又创辉煌,600分以上人数到达140人,本科上线人数到达1334人,取得了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四年位居全新乡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我们将一如既往按照“争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校园”的追求目标,孜孜而为。坚信,在这个辉煌目标指引下,我们一中人一定会更加团结一致,精诚合作,顽强拼搏,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办学特色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培养目标

志向高远 素质全面

基础扎实 特长明显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办学思想

在办学中既要为高校输送优秀生源,又要为社会培养大批各方面合格人才。工作中要始终抓好一、二、三、四、五的工作要求:一个中心,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存。达到五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风”建设目标

校风:团结 进取 文明 活泼

领导作风:团结 求实 民主 创新

教风:爱生 敬业 博学 精深

学风:尊师 守纪 勤学 好问

发展规划

封丘一中十年教育发展规划

一、总则:

1、21世纪,经济将加速发展,国际间的开放与合作将进一步扩大,科技将继续全面进步。要使教育主动适应以科学、信息为中心的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学校必须以其鲜明的特色,培养全面发展、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的新人。

2、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其培养目标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第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二,具有科学的良好的智能结构。有效地吸收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中各种知识、信息。

第三,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具备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第四,具有适应各方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讲,就是使学生不仅应当学习和掌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应该对国家、社会、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其文化、道德与心理等综合素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不断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端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决不仅是学术观点问题,也不单纯是学习教育理论、传递教改信息所能凑效的。必须同接触社会、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全局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通过教改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因此,要完善素质教育的理论,必须把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逐步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作为重点,并贯穿素质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5、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条件和前提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实践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形势、学习和掌握素质教育理论,并熟悉素质教育有关工作的实施与操作规程,掌握并执行素质教育保障机制及评价体系,全程实施目标管理与工作目标量化评价。

二、项目目标

1、建设特色教师群体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要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拥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特色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尚,业务素质精良,年龄结构合理,乐于吃苦奉献,勇于开拓进取的高学历、高能力、科研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特色教师的形成,既取决于教师个体对教学个性、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又取决于外部力量的驱动和学校的培养与扶持。在特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了解特长,大胆使用。使教师各展其能、各扬其长。并从教师的个性出发,利用其自身能力和人格特征与优势进行定向培养,使之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

(2)热心扶持,孕育特色。对于在教育教学上初现特长的教师,应及时发现,热心扶持,使其明确努力方向,有意识地博采众长,注重自我积累,为特色的形成打好基础。

(3)加强科研,形成特色。教育教学活动是创造性劳动,教师在学习他人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风格。要超越他人,形成特色,就必须进行教育科研,在教学科研中培育发展。

2、培育大批高素质学生

办学成果最终体现于学生的素质。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就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如果办学特色不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特色”就失去其真正价值。因此,特色学校,应当涌现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探索育人规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基础观、质量观、人才观。努力革除传统教育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主体因素、忽视智能开发、忽视个性发展的弊端,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统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统一。

(2)教育教学工作坚决贯彻以德育为首的原则。其内涵如下:

德育的实施,必须以正确疏导、以德育教育为主,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深化系列校会、主题班会的时效性、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的工作制度和措施。

德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优生优化,差生转化。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生产劳动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活动效益。切实确立有严重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的个人或集体不得评优评模的保障制度。

(3)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以课堂为基础,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按部颁课程开设计划开齐开足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环境类课程。坚决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最基本的保证。为此,务必做到讲课标准化,备课集体化,课堂教学规范化。使课堂教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

(4)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改革必须反映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于教材的改革,如政治课要增强实用性、时效性,要增加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等。

关于课程的设置,务必按部颁课程计划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实施体育锻炼标准,并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5)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现代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人才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加强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心理学讲座、竞赛、演讲、各层次的社会交际等等,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在学习和各种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6)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学校的创建、特长生的培养规律。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能,发现“材”之所长,“长”之所在,然后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努力创设条件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做到:早期发现,精心培育、层层选拔、形成梯队,加强指导,勇攀高峰。力求实现该校在全国甚至世界性各学科、各类别竞赛中获奖情况的新突破。

德、智、体、美、劳、心、特等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才是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该校落实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培养大批高素质学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创造良好的现代化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十年中为办学条件的改善乃至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1)实现校园环境建设和主要建筑的标志性,即学校建筑、布局、环境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体现该校的办学追求,反映我们崇尚一流的办学宗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第一步:实现校园整体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

第二步:实现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并通过校园雕塑、画廊、亭、假山喷泉及道路、花池等的点缀,形成校园环境的园林式的花园化特点。

第三步:实现学校建筑的标志化,体现特色学校的自身特点。

(2)实现教学设施的先进性。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配备大量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才智才可以都得到充分发挥。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务必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保证投影仪、电视机、语音机、计算机等成为学校必备的教学设备,并逐步实现多媒体走进课堂,实现微机教学网络化,建立并优化全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的电视视听和管理操作系统。同时实现教师办公条件现代化。

(3)实现教学软件的丰富性。我们必须在未来十年内,一方面从学校实际出发,防止出现由于盲目追求设施的高档化而造成硬件投资的低效益的倾向,另一方面要注重软件建设,利用校内力量,联合校外力量共同开发教学软件,并利用现有摄录像设备,制作部分教学参考片,备足备齐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各学科教学材料。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步伐。改善办学条件是政府的责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产生依赖思想。我们应在积极寻求校外资助、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的同时,积极创办一流校办企业,增收节支,通过多方努力,保证该校办学条件在短期内有校为明显的改善。

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重外轻内、重硬轻软的倾向,坚持分层实施、分段推进、逐步发展、逐步完善;软件与硬件同步;设施与人员素质协调的原则。

4、进一步形成反映该校特色的校风。

风格独特的鲜明校风是学校文化、组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以培养成批高赖学生为基础的,已形成的良好校风又会成为教育学生的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发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合力共建。由良好的领导作用推动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最终建成良好的、风格鲜明的校风,从而反映该校自身特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

(1)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应,“特色”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而培养学生成人是学校整体工作中最重要的主体工程。所以,只有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学校校风建设,将学校的办学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观念、精神、行为、作风,才能形成该校风格鲜明的校风。

(2)校风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写照,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标志。它是在长期的办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而又相对稳定的风尚。所以,只有持之一恒,坚持不懈,不断总结、逐步深化、才能日臻完善,从而在学校文化行为的不断积累与改造之中,在与学校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紧密结合之中而最终形成。

实施与保障

1、素质教育的实施、特色学校的创建是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校长及其领导下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指挥系统,学校党支部起政治保证作用,学校教代会则起监督作用。

2、学校管理机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说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在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必须确保切实建立启动各种积极因素的动力机制、规范学校行为的制约机制和协调实施系统有序运作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3、呼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以增强办学自主权。切实保障学校的人事调配权、经费安排权、教育教学权。

4、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考核评价体系。信息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学校信息反馈机制既是沟通社会的通道,又是沟通学校内部各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网络。其关键在于全面、准确、及时、双向地传输各种信息。为此,信息反馈体系的建立必须做到有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有严格的规章、有科学的方法。

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注意做好三项工作:首先明确考评目的。要充分引虑为什么而考评,考评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以及考评的价值导向。其次,制订经过讨论、认同、公之于众的考评标准。第三,讲究考评方法。注意各层次考评的结合,定性定量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5、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坚持双向选择、按需择优、高工作量、评聘分开的原则。并逐步实现学校内部岗位的聘任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对接。

6、建立学校内部的目标制约和制度制约机制。完善学校、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班主任、教职工等工作目标的量化管理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种管理的规章制度。

7、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由相关处室负责人、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学校德育负责人、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实践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8、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配合,进一步深化高中招生制度。

9、发展特色校园经济,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保证素质教育和特色创建工作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10、改变学校的后勤工作观念,深化改革,构建后勤工作新体系,努力实现学;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并建立保障、监督机制以保证后勤工作的优质、高效。

参考资料

封丘县第一中学基本简介.封丘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欢迎报考封丘一中.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