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
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同时也是一种自私,不注意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野蛮文明。文明的发展伴随的是对自然的蚕食和破坏。越来越多的自然问题在当今凸显。不得不深思纯物质文明的弊端。
物质文明简介
人类在世界上,最基本的目的是求生存,可是他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理想完善的。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同时也要利用环境,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说是改造自然环境的成果。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发育了各种器官,有了这些特殊发育的器官,人类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进而为万物之灵。人类有了各种器官,就有创造能力,也积累了适应环境的经验。经验中发现了错误和缺点,然后加以改良,人类的文化乃逐步前进。人类文化虽然已经进入太空时代,可是人类日常生活仍旧依赖农业生产,无论是吃与喝,无一不依赖着种植作物和繁殖牲畜,农业是人类在地面上最主要的活动,也是改变地面现象的主要动力。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物质文明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这一概念,仅仅是从物质文明的成果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所享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意义上说的,并不是说 物质文明的内容本身有“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之不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要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继承和吸取人类文明的全部有价值的物质成果,并加以创造和发展。
词语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成果。
基本解释
与“精神文明”相对。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等;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产关系、地理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
词语分开解释
物质: ①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②指生活资料、金钱等。
文明: ①同“文化”:古代文明|商业文明。 ②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有文化的状态:文明社会|避草昧而致文明。 ③旧时指时新的、现代的:文明戏。
农业发源
关于人类何时开始有农业,其发源于何处的问题,因为考古发现很有限,一直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一般都认为农业开始于1万~2万年以前,其发源地可能是中东、中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arlO.Sauer)对探讨此问题最有成就。他在1952年提出六个基本条件用来分析农业发源问题:
1.农业发源地的自然环境一定能 供给适当的粮食给狩猎者或食物采集者。缺乏粮食的地区不能成为农业发源地,因为该地不能使人有播种、收获的经验来驯化作物。
2.农业起源地的地貌和气候应是富于变化的,植物和动物品种多且繁茂。
3.黄河流域的盆地很少有可能是农业起源地。因为当时尚无能力控制洪水。
4.林地可能是农业起源地。因为早期的耕种者尚不能翻掘草地除去草根,可是却可用剥树皮、烧火等方法除掉树木,而在林中空地耕种。 5.原始耕种者一定具有某种利用植物的技术,如用植物纤维等。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农作物的耕种经验。
6.具有游牧性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很少有可能开始作物的种植。因为农作物需要经常的照顾、保护和管理。
索尔认为东南亚可能是最早的农业起源地,农业技术由此为中心向外传播。他认为农业发展是由一个中心逐渐向外扩大。索尔关于农业发源地地点的推测,已由考古发掘中得到局部的证实。举例来说,泰国斯匹瑞洞穴发掘发现该地的农业在1万年以前已开始。又如在我国杭州湾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在7000多年以前中原地区已开始耕种谷物了。不过有些学者认为索尔的看法也太片面一些了,有许多证据说明农业发展是多中心的。具备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都有可能独自成为农业发源地并向外传播,正如人们的“观念”传播一样。索尔也承认在新大陆(美洲、大洋洲等)存在这种各自独立发展的农业中心。但他相信,太平洋沿岸的农业上的接触和交换要远较一般人所相信的多得多。
工业之母
纺织业
发源于英国西部的兰开夏郡。这种改革是逐步而且是从小范围开始的,后来机器织布 机发明了,用来碾米的水力也加以利用,渐渐的有了工业的雏型。不过这些还只限于农村,而且只能应用瀑布和急流做为水力动力。到了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改善了动力,但还只限于棉花。一直到1830年,工厂一词还只是指出产棉布而言,因为没有别的制造业可以雇用150名工人来从事全英国棉布业的纺织出产。棉布的交易随着大英帝国的势力而扩展。举例来说,1850年兰格沙1/4的棉布销往印度殖民地。同时,英国的纺织业和美国南部的黑奴种植的棉花相互呼应。美国的棉花原料源源地运往兰格沙的纺织厂。在美国第一个工厂,同英国一样也是纺织厂。
金属工业
原始的金属工业限于近矿产产地的农村小规模经营,以木材作燃料。在制钢过程中的化学作用,一直是深不可测。工业革命后,制钢过程完全改观。从煤产生出的冶金焦代替了木炭。大 型的熔炉代替了锤打,结果是新型的钢终于诞生。大量的钢从此大量生产,同时也带动了机械的生产。
铁路
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若无铁路的相助,很难想象那些笨重的煤与铁如何运输。同时大规模的运河开始建造。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字典.xh.5156edu.com.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