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扁
周显王(?—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圣王,华夏族,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姬喜之弟。
公元前369年,周显王即位。周显王二年(前367年),显王将最后的王之地封周国公子根于巩,建东周国,周王仅余成周王宫,寄居于东周国。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
人物生平
周烈王死后,周显王派遣使者对齐威王说:“你再不来奔丧,就斩了你。”结果齐威王出言不逊。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因齐(即日后的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实行改革。为了广开言路,齐侯下令不论臣民,凡能当面指出自己过错的,赐给上等奖;以书面提出批评建议者,赐给中等奖;即使在背后议论他的过失的,也给奖。命令一下,几个月之内来朝廷提批评、建议的人争先恐后,门庭若市,使齐侯了解到许多国政的弊端,自己的过失和收集了不少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为了整顿吏治,齐侯多次询问左右臣下,地方官中谁最好?谁最坏?不少人说,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地区)的大夫最好,即墨区(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的大夫最坏。齐侯派人实地调查,情况却正相反,阿地田园荒芜,人民缺吃少穿,敢怒而不敢言;即墨地方治安稳定,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原来,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贿上司,让他们颠倒黑白,为自己说好话;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贿上司,遭致了诽谤。齐侯当即痛斥了阿大夫,将他及受贿后替他说好话的人烹杀,嘉奖了即墨大夫,赐予他一万户的俸禄。齐侯如此不受蒙蔽,明辨是非,祛邪扶正,使齐国的风气为之大变,人人都忠于职守,不敢说谎。齐侯又选用贤能之士,委以重任。没有多久,齐国大治,成为当时一大强国。
姬扁在位期间,齐国与魏国有两次著名的战役。
一次史称“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3年。魏军在主将庞涓率领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市(今赵都),赵求救于齐。齐侯以田忌为将,以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为军师,统兵救赵。齐军在孙膑的谋划下,扬言要突袭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重要门户襄阳(今河南省睢县内),魏军慌忙回兵,齐军在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救了赵国。这种战术,后人称之为“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另一次史称“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庞涓统率魏军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靖郭君为将,以孙膑为军师,带兵救韩,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大军抵抗齐军。孙膑为了迷惑敌方,命令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灶10万个,第二天造灶5万个,第三天造灶2万个,以逐日减灶的方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然后在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杀庞涓,俘太子申。这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后人称之为“增兵减灶”。
“桂陵之战”后的第三年,齐侯称王,史称齐威王。在此以前,魏侯已经先称王,接着,秦、韩、赵、燕等国诸侯也先后称王,以表示自己高于其他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齐国之所以能很快地强盛起来,主要是因为重用人才。一次,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魏国的富有,说自己有一颗直径寸许的明珠,能够光照前后各12乘车辆,并问齐威王有什么国宝。齐威王列举了一批手下的文臣武将,回答说,这就是我国的国宝。这使魏惠王自愧不如。
姬扁在位期间的秦国,由秦孝公执政。他在公元前359年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变法前,商鞅为了使百姓能相信政府,遵守新法,命令人在都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区)的南门竖起一根木头,悬赏说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子10两。百姓不相信有这么便宜的事,没有人去搬。商鞅又把赏金加到50两,有一个人就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即照数发赏。从此,百姓就相信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了。接着,商鞅先后两次颁布了新法,宣布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废除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这些措施推行后没有几年,就大见成效,百姓自给自足,社会安定,路不拾遗,人民私下不敢殴斗,为国作战时却勇敢冲杀,争取立功。变法期间,旧贵族多方阻挠和反对。太子带头犯法,商鞅为了维护新法,就处太子的师傅嬴虔以刑(割鼻),处公孙贾以刑(脸上刺字),保证了新法的顺利推行。后来秦孝公死,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这时的旧贵族势力又重新抬头,杀死了商鞅。但是,商鞅所推行的新法已经不可动摇,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使一个原来是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攻灭六国,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姬扁在位期间的韩国,国力薄弱。韩昭侯见各国通过改革变得强大起来,并且不断向外扩张,也在公元前351年任用郑国人申不害为相,实行变法。申不害以“术”为手段推行“法”(即法治),使韩国一度强盛。
战国七雄在先后进行了变法以后,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
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姬扁死后的谥号为显王,全谥为周显圣王或周显圣王。
显王之所以为“显”王,与这几件事有极大的关系。
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
九年,致文武於秦孝公。(秦孝公即位刚一年)
二十五年,秦会诸侯於周。(秦商鞅变法已有二十余年,军力强大)
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
三十三年,贺秦惠王。(秦惠文王二年)
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
四十四年前,秦惠王称王。其後诸侯皆为王。
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轶事典故
在河南省鹿邑县赵村乡政府所在地,向南2.5公里的邱楼、宋庄之间有一座古墓,名为宝堆,是周代第35位(东周第23位)天子——周显王的墓,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周显王姓姬名扁,姬骄姬骄之子,姬喜姬午之弟,东周战国时期人,于公元前369年至321年在洛邑(今洛阳市)称王,在位48年。
当年,姬扁被立为储君,遭到王室其他成员的忌恨。大约在公元前371年,初秋的一天夜里,有人暗杀姬扁,大将吴震保护他冲出首都,一路向东。突然,前方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河宽水深,波涛滚滚。这时追兵赶到,情况万分危急,只见吴震背起姬扁,跃身跳上河边的一条小船,奋力向东南划去。追兵万箭齐发射向小船,吴震急忙脱下盔甲遮在姬扁身上,一手摇撸划船,一手拔出宝剑拨挡飞箭。轻舟如飞冲出重围,脱离了险境。吴震身中数箭血流如注,一口气划了近两百里,走到现宝堌堆西北约一里多的地方有一浅滩,小船搁浅难行。这时吴震伤势严重,死在船上。姬扁也昏了过去。
村里的渔民姬老汉遇见后,把姬扁救回家中。姬老汉夫妇无儿无女,靠捕鱼为生。姬扁被救后感激不尽,认姬老汉为义父,他隐姓埋名长期住下,不久又娶南村(今宋庄)女子荷花为妻,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公元前369年冬,周烈王访得姬扁后,日益病重不久驾崩,姬扁即位。姬扁因不知回京城是吉凶祸福,所以没有让妻子荷花同行。第二年春,荷花身患急症,病逝家中;姬老汉夫妇也先后去世。噩耗传到洛邑,周显王姬扁无比悲痛,命人把妻子和义父义母厚葬。
随后,周显王召吴震子孙入朝为官,委以重任。把自己遇难得救的这条河赐名为“显王河”,吴坟墓所在地赐名“吴家阜”。
周显王13年(公元前356年),在现宝堌堆,朝庭召集能工巧匠数万人,大兴土木建显王墓,数年后按规划建成。显王墓有4眼井,均深丈余。地下隧道高7尺、宽6尺,往东西南北延伸数十里,传说和黄台寺、田堌堆、陈堌堆、郸城塔相通,并且每条隧道的不远处,都有向左右方向的叉道,如从任意一个门进,可以从其他门出。每个井下面四通八达,井井相连,下去后像是进入地下“迷宫”。井和隧道全是花砖结构,砖花成花鸟龙兽或“周显王”字样。
周显王墓建成后,南北两井上各起一堌堆,且越长越大,不久每个堌堆高三四丈,占地两三亩。
周显王垂暮之年,有念旧之情,便带领亲随到过去埋名避难之地。传说因天气炎热、舟车劳顿,周显王一病不起,死于“吴家阜”。由于当时战乱、天气等原因,周显王的遗体难以送回都城,于是就 地发丧,葬礼十分简单。
参考资料
说说周显王墓的事.中华龙都网.2023-11-24
大名大事记——战国·马陵之战.澎湃新闻.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