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
发源于陵川县夺火镇,全长115.5公里,流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其中山西省716平方公里,河南省1972平方公里。大沙河最大流量 650 立方米/秒。大沙河属山洪河道。由于山洪暴发,冲带沙石,沁河多次决口,形成石河,故得名大沙河。
生态治理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卫河的一条支流,河道全长115.5公里,焦作境内长74公里,一直属焦作泄洪河道。近年来,大沙河来水偏少,非汛期时主要承泄焦作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槽淤积严重,排洪能力下降,成为一条“臭水沟”。
2018年3月以来,焦作市开展了大沙河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目前,该项目已经治理生态河道12公里,建成绿化面积5000亩,种植国槐、银杏、白皮松等乔灌木100余种、12万棵。待项目建成后,总长达35公里,两侧形成平均宽300米的生态绿化带,绿地3.5万亩,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如今的大沙河可以用“渚清沙白鸟飞回”来描写,重获新生。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周边空气质量提升;还吸引了赤麻鸭、渡鸦、灰头椋鸟等百余种鸟类做客大沙河。
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在强化生态治理的同时,还在工程城区核心段内迎宾路节点建设了黄河引水文化主题公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大沙河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力度,把它建设成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连接南北的新纽带,转型升级的新地标,为焦作转型发展提供动力,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焦作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本介绍
大沙河左岸承泄太行山区洪水、右岸承接沁河以北平原涝水。大沙河,坡陡、流急。建国前无固定河槽,沿河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年间沁河决口6次。民国期间多次决口,特别是1947年,中国国民党为阻止解放军,扒开沁河大樊口堤,淹地38万亩,53个村庄受灾,5.7万人无家可归。建国后,1953年有修武县、武陟县两县在距河心400米处筑堤防洪;1955年、1959年新乡地区水利局又扩挖行洪断面;1964年、1978年又进行扩挖并兴建桥、涵、闸等工程,除涝标准2~10年一遇,现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最大行洪流量可达980~1260立方米每秒。
参考资料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飞阅”大沙河,赏焦作美丽河湖生态底色.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2-30